砥礪傳承·匠心築夢 看八位大國工匠的2016

又是一年年終歲末,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總會總結盤點一些稱之為回憶的東西,而2016年的關鍵詞之一便是“工匠精神”。

 

這一年,“工匠精神”火遍了大江南北,它從總理的口中發出,迅速遍及了傳統製造業和新興互聯網行業等眾多領域;這一年,它被列入“2016年十大流行語”,折射出社會經濟發展的變遷,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熱門;這一年,人民網IT頻道與八位大國工匠相逢,品味他們的匠心故事,走進他們的2016。

 

砥礪傳承·匠心築夢 看八位大國工匠的2016

 

1、王津: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鐘錶修復師

 

2016年,他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一夜走紅,因其儒雅的外表和謙遜的性格得到網友的關注和喜愛,被親切的稱為“故宮男神”。

 

面對2016年的走紅,王津師傅這樣説:就是我在街上,不管到哪,認識我的人多了一點,對我來講沒有太大的改變,工作還是原來一樣的,每天還是修復文物。但著實讓王津激動的是,現在認識他的人中,“90後”居多,還有很多“00後”。

 

“我覺得有了‘90後’的關注非常好,關注故宮的文物,關注國家的文物修復和保護,他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老一代人關注的可能只是一代人,得到‘90後’的關注證明是代代相傳的。”

 

砥礪傳承·匠心築夢 看八位大國工匠的2016

 

2、高鳳林:航天科技集團一院211廠特種熔融焊接工

 

2016年5月,央視新聞推出《大國工匠》系列節目,《大國工匠》第一集,就介紹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從18歲進廠到今天,高鳳林已經工作了35年,35年間,先後有130多發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經過高鳳林的手飛上太空。

 

高鳳林2016年的關鍵詞依然是“火箭”。“2016年最驕傲的事就是我們國家的長征五號發射成功,那裏面最關鍵的芯一級、芯二級,都是由我及我帶領的團隊製造的,其中裏面的很多核心關鍵技術,還是由我來突破的。”高鳳林自豪地説到。

 

在剛剛結束的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中,高鳳林的工匠事跡作為案例寫入了政治試卷的試題中,對此,高鳳林風趣的説到:“我入行的時候是技校水準,但現在是研究生水準。這也印證了工匠精神已經成為全社會推崇的精神。”

 

砥礪傳承·匠心築夢 看八位大國工匠的2016

 

3、徐珺: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西區局靜安分局一線線務員

 

2016年,是徐珺工作的第20個年頭。從銅纜時代到光網時代,他始終如一地堅守在一線。他曾發明“暗管入戶”,成功向“暗管”管齡76年的張愛玲故居通入光纖;他提出隱形光纜理念,被業界稱為 “中國光纖接入第一人”;他關注中國線務員工作現狀,甘當穿越光網“迷宮”的引路人。

 

“2016年對我來説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團隊中有三位同志獲得了中國電信集團安裝維護比賽的一等獎,獲得了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技術能手稱號,同時他們也上報了中央企業技術能手稱號。這是我覺得最高興的、最開心的一件事情。”言語中,徐珺沒有提自己,而是把讚美獻給了同事。

 

線務員,通信業的一線崗位。在中國,幾十萬線務員建設、維繫通信網絡,長年如一日,走街串巷、翻山越嶺、日曬雨淋、爬桿佈線、彎腰裝機,把現代信息文明帶進千家萬戶。徐珺只是他們中的一員。

 

砥礪傳承·匠心築夢 看八位大國工匠的2016

 

4、孟劍鋒 北京工美集團握拉菲首飾有限公司鏨刻師

 

2015年,孟劍鋒用純銀鏨刻的“和美”純銀絲巾,在北京APEC會議上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及夫人。

 

剛剛過去的2016年,孟劍鋒又完成了一件大事。他和團隊的創新産品——“鍺銀”系列産品,在品質上和工藝上進行了改進。“我們知道鍺的元素和任何物質都不會融的,我們通過研發,讓鍺和銀能融到一起,而且鍺在工藝上是不能焊接的,我們經過工藝上、一些焊件上的配比上進行了改進,這種産品現在出口日本,而日本現在是沒有這種技術的。”

 

談及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孟劍鋒認為,工匠精神就是堅持、傳承和創新。他説,自己從事工藝製作20多年,堅持下來才有今天這樣一個技術水準的存在,“堅持就是你堅持不一定勝利,但是你堅持到底一定勝利”。

 

砥礪傳承·匠心築夢 看八位大國工匠的2016

 

5、崔惠峰:海爾集團冰箱裝配工

 

2016年,崔惠峰依然堅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電檢測過程中,難免出現因電壓問題導致的作電不良、取數不準確的情況,很多技術人員都習以為常,崔惠峰卻下決心改良測試工裝。

 

他效倣愛迪生鍥而不捨研究燈絲材料的辦法,逐一替換傳感線,每換一根線就重新測試一下。就這樣測試了兩個多月,改良版的測試工裝終於出爐,不僅可以快速測試傳感線,還可確保100%合格作電出廠,更有效地減少了冰箱産品故障幾率,提升了産品的品質合格率。

 

在接受人民網IT頻道採訪中,這個靦腆的農村小夥説自己不會用高大上的詞語來描述“工匠精神”,在他眼中,工作的態度和心態非常關鍵。“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心態,僅僅是為了上班或者簡單的工作,那達不到工匠的效果。”崔惠峰説。 

 

砥礪傳承·匠心築夢 看八位大國工匠的2016

 

6、鄒峰:中國航天三江集團紅林公司數控機床車工

 

2016年,鄒峰的關鍵詞是“學習”。“從事數控加工的,前期引進先進的數控設備和進口的刀具,刀具拿到國內以後,它給我們的操作手冊和刀具樣本都是英文版的,沒有中文版的。”

 

鄒峰為了把這些東西能讀懂、吃透,花了大概半年的時間,用專業的英語字典查找、翻譯這些字,終於把它弄通了,而且經過不斷努力,這幾年他的水準甚至超過了一些國外的刀具供應商的技術服務人員的水準。

 

一直以來,鄒峰將航天産品領域的16字方針銘記在心:嚴肅認真、週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鄒峰説,上天無小事,上天的産品,任何一個小零件,哪怕一個小小的部件出現問題,都會引發一次大的事故。

 

砥礪傳承·匠心築夢 看八位大國工匠的2016

 

7、魏紅權:中國兵器武重集團研磨鉗工

 

在中國兵器武重集團車間廠房內,記者見到了研磨鉗工魏紅權,他正研磨加工一個高精度的零件,經過細心研磨,幾分鐘後,原本普通的零件表面像變魔術般平整光亮如鏡,甚至A4列印紙上的文字也被鏡面反射的異常清晰。

 

“0.06毫米,是一根頭髮絲的直徑,而中小零件的加工精度必須達到一根頭髮絲直徑的1/60才算合格。”在魏紅權看來,“精雕細磨才能出精品”。

 

2016年,之於魏紅權,是他從事研磨工作的第三十一個年頭了。“研磨了31年,覺得這份工作枯燥嗎?”面對記者的提問,魏師傅靦腆地笑了。“從未覺得枯燥,相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為熱愛吧。”因為這份熱愛和堅守,魏紅權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了31年。

 

砥礪傳承·匠心築夢 看八位大國工匠的2016

 

8、鄒志平:鄂菜大師、湖北經濟學院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副教授

 

鄒志平,從事烹飪工作27年,他是鄂菜中青年代表、“武昌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第四代傳承人代表。

 

2016年最令鄒志平驕傲的一件事就是他編著的《中國蓮藕菜》一書成功面世。“《中國蓮藕菜》是用我們湖北著名的水産品蓮藕研發的130道菜品,花了3年時間完成的。”鄒志平邊翻邊向記者介紹他的《中國蓮藕菜》一書,“這都是我拍的圖片,這張是冬天的時候去東湖拍的蓮藕,那年冬天東湖特別冷,為了拍這張照片我蹲守了好幾天。”

 

工匠精神存在於方方面面、各行各業,中國的飲食文化,凝聚了中國人豐富而獨特的經驗和情感,是中華文明濃墨重彩的一筆。

 

兢兢業業地工作,踏踏實實地做菜。正是以鄒志平為代表的廚師們精益求精、堅守傳承的工匠精神,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才能享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