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貢獻感動世界 —2016中國經濟發展亮點述評

一段時間以來,“逆全球化”趨勢抬頭,有關中國經濟的“拖累論”、“失速論”甚囂塵上。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增長動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場動蕩、國際貿易和投資持續低迷等多重風險和挑戰。英國脫歐讓歐洲一體化進程受到打擊,地區局勢緊張、各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導致了多邊貿易體系建設停滯。更有甚者,國際上一些輿論刻意唱空中國,主觀臆斷“中國拖累論”抹黑中國,妄言中國經濟拖累世界經濟增長。

 

“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面對挑戰,全球權力正在發生轉移,全球經濟治理進入了一種複雜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世界經濟如何再次揚帆啟航?中國如何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中國經濟將在世界經濟復蘇中扮演什麼角色? “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中國將如何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中國貢獻感動世界 —2016中國經濟發展亮點述評

 

2016年9月4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辭。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源”

 

“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

 

人民日報評論認為,“中國拖累世界經濟”的誤讀,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的偏見,更是“如何認識中國”知識譜係的不足。

 

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已經進入經濟新常態,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是經濟的主旋律。中國經濟增速雖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中國轉方式、調結構,經濟增速仍然位居主要經濟體前列。

 

相比于前些年的高速增長,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讓一些觀點將中國視為“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原因。對此,不少海內外學者均指出,世界經濟疲軟成因複雜,既有週期性因素,更有結構性、體制性矛盾的疊加,主要原因並不在於中國。就實際經濟表現而言,中國不僅沒有拖世界經濟後腿,反而為世界經濟貢獻了大量的增長、商機與希望。

 

對於中國經濟減速的“拖累論”之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張小濟表示,重要的是選擇什麼作為“參照係”。目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以上,與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相比確實在下降,但從歷史上看仍處高位。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坦言,當前中國經濟遇到困難不容否認,下行壓力加大也是事實,但較高增速“可以維持”。

 

中國貢獻感動世界 —2016中國經濟發展亮點述評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右)2017年1月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預計2016年全年的GDP增速在6.7%左右。(圖片來自國新辦網站)

 

國外學者也對此表示認同。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賈韋德指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低迷,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促進世界經濟復蘇不可忽視的力量。”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經濟實現了6.9%的增長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發改委預計2016年中國GDP增長為6.7%,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以上。從兩年“成績單”來看,中國經濟依然是世界經濟的“動力源”。

 

另據世界銀行預測報告稱,2017年全球經濟實際增速將為2.7%,高於2016年的2.3%,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將迎來復蘇,有望拉動全球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3.1%,中國經濟增長有望達到6.7%,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1.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貢獻分別為0.3、0.2和0.1個百分點。中國的貢獻是三大發達經濟體之和的兩倍。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約39%,在全球首屈一指。

 

“中國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如果在今後的幾年內能夠完成經濟結構調整的目標,增強創新的能力,中國經濟將會實現更大的發展。”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院教授李遠表示,目前世界經濟復蘇曲折,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領頭雁,中國的發展會為世界經濟復蘇創造更多機遇。

 

比利時魯汶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蒂斯指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所發揮出的穩定作用對目前世界經濟來説是不可或缺的,“中國經濟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逆水行舟,方顯動能可貴。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不是“被動地實現”,而是“主動的、正確的選擇”。

 

中國一再向世界證明,在全球經濟普遍低迷、復蘇乏力的背景下,穩健的中國經濟始終是世界經濟的穩定之源。

 

中國貢獻感動世界 —2016中國經濟發展亮點述評

 

“一帶一路”實施3年來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吸引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新華網製圖)

 

全球經濟創新的“動力源”

 

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當前的世界經濟正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

 

中國國家統計局2017年1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中國經濟的出色表現,具有標杆作用、示範作用。

 

外媒認為,2002年以來,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從33%增加到61.4%,而發達國家正在逐年下降,失去了經濟火車頭的帶動地位。

 

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中國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路,從積貧積弱到全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幾億人擺脫了貧困,被聯合國稱為奇跡;覆蓋全民的義務教育、基礎醫保;全球自主的導航系統、航空航天……在一些重要的全球議題和領域,中國提出的方案被全球接納。

 

G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回應了世界對中國的關切,闡明瞭中國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中國提出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的“中國方案”。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發出響亮的中國聲音。

 

“提供自身的實踐經驗,並直面世界經濟的共同挑戰,引領發展潮流,為全球經濟治理呈現一份中國方案,是中國作為主席國為本屆G20作出的重要貢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説,“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國際上倡導的跟國內在做的,達到內外統一,並用自身經驗為全球提供改革智慧,這是一個大國引領作用的真正體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説,習近平主席給世界經濟開出的“中國藥方”,既濃縮了中國經驗,又體現了世界發展方向,深刻分析了世界經濟癥結,精準提供了應對方案。

 

中國正在用自己的實踐,給出了一條可複製、可借鑒的路徑。

 

2016年,以創新為驅動的中國經濟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習近平主席常説的一句話。今日中國,正以“日新為道”。習近平在不同場合無數次提及“創新”。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五大發展理念,“創新”被放在首位。G20峰會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

 

知行合一,行勝於言。中國在創新的路上踏實邁進。在政策上,圍繞“創新驅動”密集出臺了多項重大政策措施。投入上,創新研發資金增多。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16年全社會研發支出達到15440億元,首超1.5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增至56.2%,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成果上,中國已成世界專利申請增長的“驅動器”。2016年11月瑞士日內瓦發佈的《世界知識産權指標》年度報告指出,2015年世界各地的創新者提交290萬件專利申請,中國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過了100萬件,全球總量近40%,位居全球第一位。並以18.7%的增長速度位居全球首位。2015年全球共授權專利約124萬件,中國專利授權量約35.9萬件,超過美國的29.8萬件,成為全球授權量最大的國家。

 

在歐洲著名智庫布呂格爾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安德里亞·倫達看來,中國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第一與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創業、創新”密不可分,中國正將創新變為經濟戰略的核心,中國整體經濟實力增長、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埃及地區戰略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易卜拉欣·赫伊塔尼表示,在創新領域,中國正在快步追趕發達國家。中國為許多尖端研究項目提供鉅額資金,中國正在人工智能、無人機和互聯網技術等領域追趕上來。中國産品的品質和服務標準越來越高,與西方國家逐漸消失的差距讓全球更多地關注到中國經濟榜樣的力量。

 

中國的創新不斷完善,中國正在推動亞洲引領全球創新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0年的50.9%提高到2015年的55.3%。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首次躋身世界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前25強,標誌著中等收入國家的創新水準首次進入發達經濟體行列。

 

不僅是創新,中國為構建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給出的“中國方案”中很重要的一劑藥方就是“結構性改革”。這既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國對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的一大貢獻。

 

中國自身改革開放發展的成功實踐,順應並引領著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合作的潮流,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心劑”。習近平主席在利馬APEC演講中指出,預計未來5年,中國進口總額將達到8萬億美元,利用外資總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産品、更寶貴的合作契機。

 

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經濟專家詹姆斯·勞倫森表示,中國把失業率和通脹率都控制在了可接受範圍內,服務業佔中國國內生産總值比重提升至超過50%並超過了工業,今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71%,這些説明中國向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過程很順利。

 

中國正在平穩有序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

 

事實勝於雄辯。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

 

中國貢獻感動世界 —2016中國經濟發展亮點述評

 

2016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右)和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左)共同出席《巴黎協議》批准文書交存儀式。(圖片來自新華社)

 

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心劑”

 

當前,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建設面臨未立先破,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與能力東揚西抑。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面臨多重困境。

 

隨著中國走向世界、中國成為“世界的中國”進程,中國的開放將帶來“新全球化”進程。這是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參與下,世界經濟出現的新趨勢。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的中國,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演變,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作用日益顯現。中國在不同場合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弘揚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中國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貢獻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也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正在參與重塑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兩次就“全球治理”開展集體學習,也充分表明國家對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視。

 

中國貢獻感動世界 —2016中國經濟發展亮點述評

 

二十國集團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和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在G20杭州峰會現場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成為參與全球治理最生動的案例。根據研究報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組織表達了支持和參與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真正形成了具有廣泛影響的國際合作框架。

 

中國主導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新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已成為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規則的制定與調整,發揮重要作用、承擔相應責任的新平臺。

 

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合力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金融穩定;創新發展方式,挖掘增長動能;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夯實機制保障;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包容性發展。G20一系列重要主張,為曲折復蘇的世界經濟開出了“中國藥方”,引起與會各方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經驗證明,全球治理體系也確實越來越需要中國參與。多年沒有進展的全球氣候治理,在中國的推動下達成了協議;後發國家在當下國際貿易體系中不被重視,現在有了“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機遇快車;而在全球反恐、控核、互聯網、維和等領域,中國的力量也越來越不可或缺;此外,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實現進程中,中國在減少全球極端貧困人口領域做出了史無前例的貢獻。

 

中國貢獻感動世界 —2016中國經濟發展亮點述評

 

2016年2月,習近平在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給鄉親們拜年。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6》顯示,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7.7億人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人,減少了92.8%;在全球層面,1981年至2012年貧困人口減少了11億,同期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7.9億,佔全球減貧人口的71.82%。按照2011年購買力平價1天1.9美元的貧困標準,中國實現了“迄今人類歷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規模減貧”。

 

“這是史無前例的成就。”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羅蘭德説。

 

外媒把全球在消除極端貧困領域所取得的成績主要歸功於中國。《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極端貧困人口的大幅減少主要應歸功於中國取得的經濟進步。發展中世界的極端貧困人口從1990年的47%變為2015年的14%,完成了“到2015年將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比例減半”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這其中,中國做出了最大貢獻。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説,中國的努力是使全球貧困和饑餓人口減少的最大因素。

 

《赫芬頓郵報》發表題為《世界貧困人口20年內減半是誰的功勞》的文章稱,我們能從中國過去15年間的努力中汲取經驗,在全球創造另一個中國奇跡,可以説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是世界上最有經驗的國家。

 

除了全球減貧貢獻,中國參與到氣候治理更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2016年11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全球氣候治理多邊進程踏上新起點。中國積極開展氣候外交,同英國、美國、印度、巴西、歐盟等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推動如期達成協定發揮關鍵作用。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多次評價稱,中國為《巴黎協定》的達成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基礎的貢獻”、“重要的貢獻”和“關鍵的貢獻”。“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一個成功的中國。”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撰文如是説。

 

一年來,從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到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改革到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主張和中國貢獻,正為世界凝聚新的力量,催生新的變革。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首席經濟學家保羅·謝爾德指出,人們不能忽視當前中國經濟的“體量”,就對全球GDP增加的貢獻而言,2015年中國GDP增長6.9%相當於2009年中國GDP大約14%的增長。按照IMF的最新預測,2016年中國GDP增長將放緩至6.3%,謝爾德認為,即使這樣,這個數據仍將是積極的,意味著中國2016年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方。

 

在全球治理領域,中國的好聲音越來越多,中國提供的公共産品也惠及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經濟的繁榮同樣離不開中國。中國正攜手世界各國,以開放的心態提高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促進經濟全球化,開創一個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

 

(人民網記者 常紅 楊牧 覃博雅 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