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新突破 機器人將有望“動感情”

圖片默認標題

 

一則令人激動的消息從德國柏林的國際標準會議上傳來:中國科研團隊提出有關“情感交互”的標準獲得正式立項,由此再次打開了人們對於人工智能的種種幻想:機器人能動感情了,能和人類談戀愛了?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向這一標準發起人之一、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人機交互與智慧信息處理實驗室主任王宏安研究員證實了這一會議消息:由中科院軟體研究所、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和上海智臻智慧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i機器人)三家中國單位共同提出的“信息技術 情感計算用戶介面 框架”在德國ISO/IEC JTC1/SC35會議上通過國際投票並獲立項。

 

王宏安還告訴記者,該標準不僅是中國在“用戶介面”領域第一個立項的國際標準項目,也是國際“用戶介面”分委會第一個關於情感計算的標準項目,可以説填補了國內外該領域標準的空白。通俗一點説,人機情感交互將在全球範圍內有一個統一的“話語體系”,即如何定義喜怒哀樂。

 

對於人工智能,人們似乎從不缺乏興趣。不管是去年AlphaGo戰勝圍棋九段選手李世石,IBM宣佈人工智能改善癌症診斷療法,還是今年谷歌Master以60場完勝中日韓三國頂尖圍棋選手,以及機器人小度在《最強大腦》節目中戰勝“鬼眼之才”王昱珩,很難再找出另一個能夠如此抓人眼球的新興科技。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引發人工智能新一波熱潮。

 

不過一個隨之而來的疑問也不斷被拿出來討論,那就是機器人能否具有像人類一樣“微妙的情感思維”,像人一樣“智慧”——畢竟,AlphaGo只在計算速度上“贏了”,但在感覺、情感等方面,依然無法和人類相媲美。

 

人機情感交互的研究應此而生。

 

事實上,情感交互已經成為人工智能領域中的熱點方向,其目的就是讓人機交互變得更加自然。不過王宏安告訴記者,目前人機交互介面中的情感交互信息的處理方式多種多樣,情感描述方式,情感數據獲取和處理過程,情感表達方式等均缺乏統—的標準。這也是為何中國團隊要提出一項新的標準。

 

此次立項的標準包括多個內容,涉及基本概念、情感交互過程、情感交互技術框架等方面給出規範性描述。後續還會根據需要對情感分類和表達、情感計算用戶介面的功能介面、情感表達與呈現和情感數據集等制定更詳細的標準。有了這些,未來人機交互機器人的應用與發展就大為可期:機器人將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個機器,而是可以分享、分擔情緒的“有溫度的機器人”。

 

王宏安説,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基於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成為可能,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多。據他估計,情感計算機器人將在未來3到5年內出現一些開拓性的典型應用,並逐漸普及到人類生活中。

 

比如,對一場電影的觀影調查,可以在整個電影過程中,通過情感計算機器人觀測人的表情變化,來測試人類的興奮點。情感計算機器人還可以檢測駕駛員在行車中的狀態,預防疲勞駕駛等危險狀況。甚至在醫療領域,其也可以對自閉症等病人的情緒進行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