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踢踏舞者的“聲東”與“擊西”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5-05 10:19:1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演出現場。 韓冰 攝
20年不輟追求“足尖”藝術,鄭建燊始終相信,舞蹈是能被聽見的。在鄭建燊看來,舞者舞蹈時發出的“踢踢踏踏”聲,便是踢踏舞釋放出的最為奔放自由的節奏魅力。
由台灣踢踏舞團“舞工廠舞團”創作的東方風格踢踏舞作品《躍擊》,正在河北石家莊的精英劇場上演。舞團首席舞者、編舞鄭建燊帶領來自台灣的青年踢踏舞者向觀眾傳遞了東方傳統文藝的精髓及踢踏舞的節奏魅力。
受父親影響,鄭建燊從小便接觸民族舞、民族樂器等中國傳統藝術。9歲起,開始學習京劇。鄭建燊稱,正是兒時接受的傳統文化教育,讓東方文化一直伴隨他的踢踏舞創作之路。
演出現場。 韓冰 攝
鄭建燊説,不同於東方舞蹈偏向制式化的特點,踢踏舞是一種開放、活潑的舞蹈形式,以鮮明的節奏聲響為主要表演特色,注重趾尖與腳跟複雜的打擊節奏。踢踏舞不拘泥于形式化限制的藝術特點,使其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都有著大批的參與者和觀眾。
20年的踢踏舞經歷,鄭建燊和舞團不斷探索西方舞蹈的“東方化”之路,並於2007年提出了“聲東”與“擊西”的概念:“聲東”就是以東方樂器伴奏,把多元化的傳統音樂作為基礎,呈現東方傳統文化的精髓;“擊西”則是指以美式踢踏舞為基礎,在光與影,聲與響,動與靜之間,用創新的“東方風格踢踏舞”,將東方文化的本質以踢踏舞形式展現給觀眾。
“東方文化內斂、神秘的特質使其在世界藝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鄭建燊認為,結合了東方元素的踢踏舞,是一種用聲響譜出節奏,融合聽覺與視覺的舞蹈。舞者在舞臺上通過氣勢磅薄的節奏,能夠引領觀眾一步步欣賞傳統藝術的現代美。
2009年,鄭建燊和舞團在原有東方風格踢踏舞的基礎上創作全新作品《躍擊》,將武術、皮影戲、傳統大鼓、水袖等元素融入舞蹈之中,輔以東方樂器伴奏,呈現東方傳統文化的全新魅力。
鄭建燊説,東方傳統表演藝術極具剛柔並濟的特色,如傳統大鼓、水袖、傳統武術等,無不結合了力學與美學的中庸之道。富有東方氣息的舞蹈不僅能夠展現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及踢踏舞的節奏魅力,以二胡、木箱鼓等傳統樂器為伴奏,則能為觀眾勾勒出東方文化悠揚澎湃的神祕氛圍。
如今,鄭建燊和舞團不僅帶領這種東方風格踢踏舞多次赴大陸演出,其足跡更是走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將近20萬人次的觀眾欣賞到他們的作品。
鄭建燊認為,結合了東方元素的西方踢踏舞之所以受到民眾喜愛,根源在於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民族文化是根植在我們內心的,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都要回頭找找自己,回頭找找自己民族本來的特色,找到自身文化的色彩,是最重要的。”(完)
新聞推薦
- 新“出差三人組”亮相!神二十乘組簡歷來了2025-04-23
- 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2025-04-23
- “蓉聚天府·築夢四川” 2025川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2025-04-23
- 穩外貿穩外資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2025-04-22
- 神二十發射在即 這次太空之旅還有一位神秘乘客2025-04-22
- “圈粉”全球客商 廣交會向世界“種草”中國“智”造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