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移動支付的中國標準

圖片默認標題

移動支付 網絡資料圖

 

中國移動支付的技術框架與解決方案的成熟,一旦與龐大的商業消費規模和新型市場的産業産生協同效應,將孕育出移動支付的“中國標準”

 

走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一”大樓,會看到大廳一側墻上高懸著“IMF”字樣,下面一個橄欖形的長條木箱中,則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世界各國紙幣。大樓內部還有一個按字母排列的“貨幣走廊”和“世界硬幣”的角落。當站在世界貨幣的包圍中,面向移動支付的時代,不禁會想“無現金社會”是否會成為貨幣形態演變的必然趨勢?

 

從貝殼到金銀,再從紙幣到信用貨幣……縱觀歷史,貨幣形態根據技術創新、經濟發展、社會組織的演變而不斷發生變化。有研究預測,現金作為主要交易媒介的時代即將結束。誠如斯言,在一些發達國家,紙幣正逐漸轉身走入歷史。比如,歐洲央行計劃在2018年停止印刷500歐元紙幣,韓國政府準備在2020年讓硬幣從流通渠道消失,丹麥已經允許零售商拒絕現金支付,瑞典只有不到3%是通過現金交易的。而在發展中國家,“無現金社會”的苗頭也已經顯現。比如印度,一邊是推出廢除大額紙鈔的政策,一邊是電子支付的業務量翻了好幾番。由此而言,現金社會的發展已經到了頂點,“無現金社會”的未來之門即將打開。

 

在“無現金社會”的演進過程中,如果説西方國家定義了信用卡支付時代,那麼中國將有可能定義移動支付時代。今年4月,聯合國環境署在中國與螞蟻金服等機構一起發起成立了無現金聯盟,僅一天之內就有超過1000家企業申請加入;而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紛紛搶灘佈局全球,支持十幾個幣種直接結算,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傳統銀行也展現出對移動支付的熱情,交行首次推出“手機信用卡”産品,成為業內第一家信用卡産品全面遷移至移動端的銀行。凡此種種皆表明,中國乘著全球向“無現金”邁進的天時,擁有移動支付領域活躍市場主體的地利,更攜著手機網民體量全球第一的人和,已經在移動支付領域成為全球的領跑者。

 

眾所週知,得標準者得天下。如今,在中國城市的街頭巷尾,二維碼隨處可見,用手機掃碼支付已是常見動作。其中,杭州表現尤為突出。98%的計程車、超過95%的超市和便利店、超過80%的餐飲門店以及美容美發、KTV等行業都支持移動支付。這意味著中國移動支付的技術框架與解決方案的成熟,一旦與龐大的商業消費規模和新型市場的産業産生協同效應,將孕育出移動支付的“中國標準”,成為其他國家建設“無現金社會”的最佳示範。目前,馬來西亞央行已批准6家大型銀行受理支付寶,本月將有80%的馬來西亞便利店開通支付寶,並向百貨商場、遊樂場和機場等消費場所延伸。可以説,這是又一個中國標準下的模板走向世界的最好例證。

 

儘管中國邁向“無現金社會”的挑戰依然很多,但中國市場規模巨大且多樣,讓中國能比其他國家先碰到各種問題,企業家就有機會先去思考和尋找解決方案,而這亦會成為“中國標準”的組成部分。期待中國標準繼高鐵、核電、通信等領域之後,在移動支付領域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再樹一個世界標準。(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