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台灣招商為何“冷冰冰”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6-01 16:13:35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經濟日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臺當局對企業投資的態度冷熱,必然和幾項因素有關:一、大環境;二、工作誘因;三、負責官員的專業和能力。要對企業招商從“冷冰冰”改變為“熱情如火”不難,但要能解決上述問題才是真本事,臺當局有注意到嗎?
社論摘編如下:
鴻海集團副董事長兼夏普社長戴正吳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全球熱情招商,但他“在台灣卻從未看過一點熱情,都是如此冷冰冰,而且反商”。
大概是媒體報道已對臺當局造成壓力,臺當局“經濟部”隨後響應,將由次長拜會鴻海戴副董説明臺當局的招商作法,並聽取其對臺當局建言。臺當局“經濟部”也指出,臺當局非常重視民間投資,除推出5+2産業創新計劃外,已調整全球招商服務中心功能,提供單一窗口及“項目、專人、專責、全程客制化”服務,並項目列管各縣市5億元(新台幣,下同) 以上的投資案,定期追蹤進度以加速落實重大投資。
然而,臺當局對企業投資的態度冷熱,必然和下列幾項因素有關:一、大環境;二、工作誘因;三、負責官員的專業和能力。首先,是大環境:如果大環境不好,再如何努力招商也是效果有限的話,當然會打擊臺當局招商的意願。例如,環境影響評估的時程難以掌握、而少數態度偏頗的委員可以左右大局、土地價格高昂、擔心缺水缺電等,這些因素都會讓相關官員的招商態度意興闌珊;因為再如何努力,效果可能都極為有限。
其次,是工作誘因不夠:這包括賞罰可能不公,苦幹實幹若不如“政治正確”時,自然無人願當“台灣阿甘”,只會努力“往上紮根、往下結果”。此外,若有優秀學歷又經過激烈考試才得以進入臺當局部門,但薪水不高,一輩子苦幹後,退休金還要被刪到僅以糊口,則與其拼死幹活,可能不如多經營企業關係、退休後到民間兼個顧問,倒比較實在。
如果主因是上述第一種,那台灣招商之所以“冷冰冰”,應來自官僚體系多年來“過度作為”或“不作為”所致。“過度作為”是指管制過當或不適當管制,“不作為”則是相關“法規”該隨時間修改卻怠惰拖延,而這又和“立法機構”無效率有關。要有效處理這個問題,全在於既有能力、又相對穩定的“部會首長”和有效能的台灣“立法院”;但目前政黨經常輪替、首長常存“五日京兆”心態,常任文官體制又常遭破壞,難有幹才對症下藥處理“法規”興革之事,因此“大環境”每下愈況,投資績效當然就只能視國際環境浮沉,而無法主動出擊。
其次,若執政黨為酬庸選舉有功人員,一再擴張政務員額、提拔及重視意識形態雷同之官員,卻不顧其能力及表現的話,自然讓多數官員競相經營黨政人脈、長官關係,輕於自發處理其職掌相關事務。即使是負責投資業務的單位,沒有長官下令,當然不會主動積極處理相關事務。最後,官員本身的專業如果不符,即使是委託外部專業單位辦理,還是要由官員規劃、撰寫委託規格,可能一開始規劃就會出現問題,難以獲得預期效果。若官員們前途茫茫、意興闌珊,當然不會自我學習、與時俱進,自然也難以對症下藥。
要對企業招商從“冷冰冰”改變為“熱情如火”不難,但要能解決上述問題才是真本事,臺當局有注意到嗎?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