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在滬啟動

“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在滬啟動 

 

2017年“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啟動儀式現場合影

 

“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在滬啟動

 

大陸資深合夥人律師帶教台灣青年法律人才

 

6日下午,2017年上海靜安區“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啟動儀式舉行。這是繼去年成功舉辦之後,上海再度啟動“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 來自台灣大學、東吳大學、台灣政治大學的25名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將在兩個月時間中聆聽專題講座、法院旁聽庭審、參與法律救助,進行多元法律實踐。

 

2016年,上海靜安區探索建立了大陸首家“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2017年“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在原有的基礎上,以“更廣、更強、更優”為目標,在招募數量、參與律所及實踐內容方面都有跨越式的提升。在招募對象方面,項目組赴台灣知名高等學府台灣政治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等開展項目路演。從報名人員中遴選並進行了滬臺兩地同步視訊面試,最終確定25位優秀台灣青年法律生入選進入2017年“實踐基地”實踐。

 

台灣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二年級的吳俊儒第一次來大陸,進入法律人才實踐基地。他表示,此次實習,為兩岸的法學交流開創不一般的渠道。兩個月的法律實踐生活可以初步了解大陸律師的執業方式與環境,同時更能打開寬闊的視野,不再將眼光局限于台灣,為未來成為通曉兩岸法律知識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據悉,今年由上海靜安區司法局優選區域內9家規模大、精品強的律所加入“實踐基地”,大幅提升了項目的承載能力。還以法學教育見長的滬上知名高校華東政法大學加入了項目組,助力靜安區“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基地”建設,進一步豐富活動形式,深化項目的人文內涵。在實踐內容方面,在專業實踐上,每位學員與一位資深合夥人律師結成一對一的帶教關係,且各律所根據學員的研究方向進行側重。在社會實踐上,每週安排形式多樣的法律實踐,如上海市律協專題講座、法院旁聽庭審、參與法律救助,還組織學員開展“走近上海”、“走近長三角”、“滬港臺大學生論壇”等活動,從專業切入,增進台灣青年對大陸的認知。

 

牽頭所君倫律所首席合夥人丁德應表示,隨著兩岸企業的服務需求日益增長,他們也有希望與有大陸經驗的臺籍青年合作的需求,但基於一些原因,台灣青年法律學子在大陸沒有一個系統化的實踐機會和平臺,無法在兩岸法律服務的經驗積累上有個好的起步。因此,為台灣學生在大陸建立一個實踐平臺,成為順勢之舉。丁德應同時認為,去年司法部決定擴大取得大陸臺籍律師民事訴訟代理業務範圍,即在2008年已開放的涉臺婚姻、繼承訴訟業務基礎上,新增涉臺合同糾紛、知識産權糾紛、與公司、證券、保險、票據等有關的民事訴訟以及與上述案件相關的適用特殊程式案件,開放範圍擴大至五大類237種民事案件,這為兩岸法律界進一步交流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海峽之聲上海7月7日訊(記者 程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