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傳遞金融穩定正能量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7-17 10:47:38 | 來源: 人民日報 |
中國負責任、講原則、順大勢、敢擔當的抉擇,對於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7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中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金融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一系列關鍵詞,在世界經濟金融大舞臺上産生反響,國際輿論普遍強調指出這些部署的重要性,並進一步看到中國舉措對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所具有的積極意義。
有一種説法:世界是部金融史。“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從歷史的角度觀察,人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當有深入領悟。
20年前席捲亞洲的金融危機,仍然是許多國家不能淡去的記憶。國際金融大鱷大肆投機,以泰銖大幅貶值為肇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韓國等經濟體的貨幣如多米諾骨牌一般應聲貶值,亞洲乃至歐洲多個經濟體備受衝擊。或許這是第一次,很多人深刻體會到經濟全球化的“雙刃劍效應”,深刻認識到全球化時代更需重視金融安全。
經濟全球化時代,時刻考驗著各國預防、抵禦金融風險乃至金融危機的智慧、能力和擔當。人們還記得,亞洲金融危機面前,一些國家基於自身利益選擇了袖手旁觀;還有的國家甚至又是催債又是撤資,推動了危機的進一步發展。當時中國自身也面臨重重挑戰,全世界的觀察家幾乎一致認為人民幣應當貶值,以求自保。但是,中國作出“驚人”抉擇——寧可自己出口受損,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為東南亞國家穩定金融秩序和恢復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中國的果斷行動,被外媒稱為“構築起了堅固的防火牆”,阻斷了危機蔓延之勢。英國時任首相布萊爾和法國時任總統希拉克不約而同表示讚嘆,認為“北京是穩定和負責任行為的支柱”。標準普爾全球評級亞太首席經濟學家保羅·格倫瓦爾德説:“人人都擔心亞洲危機升級,但中國保持匯率穩定的做法,成為地區的巨大穩定之源。”
中國的舉動,用西方的利己主義哲學顯然解釋不通。但其中彰顯的大格局、大智慧,樹立起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同時也為亞洲國家的長遠發展打下了牢靠的基礎。危機後的亞洲國家,為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合作重點從應對危機轉移到建立長效機制, 持續而堅定地加速東亞區域合作,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應運而生, 促進了東亞國家在政治、金融、貿易、交通、旅遊及其他領域的全方位合作。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曾有觀察家預言亞洲經濟會一蹶不振。但事實打破了一切悲觀的預言——經過幾年的努力, 東亞國家經濟1999年開始復蘇, 2000年保持經濟穩定發展,新加坡《聯合早報》給出的注解是:“借中國的東風發展自己。”“如今回顧歷史,這些其實正是一種新的全球經濟秩序開始出現的初步跡象。今天,新秩序已然到來。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貿易國,穩坐20年前只能夢想的全球金融貴賓席位。”美國彭博社從一個特別的角度對亞洲金融危機後20年的變化給予了這樣的評價。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的重要原則,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回歸本源,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優化結構,完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産品體系”“強化監管,提高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能力”“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國際媒體眼中,這是中國為完善本國金融體系建設採取“對症下藥”的舉措,能夠持續將中國自身的正能量傳導給世界。這是中國負責任、講原則、順大勢、敢擔當的體現,對於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離京赴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秘魯進行國事訪問2024-11-13
- 習近平的拉美情緣2024-11-13
- 丁薛祥出席“加強早期預警,共築氣候適應的未來”高級別會議並致辭2024-11-13
-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開幕2024-11-13
- 國臺辦:樂見兩岸青年常來常往、走近走親2024-11-13
- 聚焦反“獨”促統 第十七屆黃埔論壇在廣州召開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