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中原共尋文化根脈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7-31 11:32:49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圖為兩岸青年在團服上互相簽名留念。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當100名兩岸青年在中原大地唱起這首關於友誼的老歌時,為期一週的“情係青春——兩岸青年中原行”活動緩緩落幕,學生們依依話別,在團服上留下彼此的簽名,爭相合影相約再會,不少人濕了眼眶。
作為二度參與情係青春活動的團員,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係學生吳易庭告訴記者,自己是在台灣生活的河南三代,外公隨國民黨渡海來臺,父親的祖籍也在江西,從小受家庭影響,對中華文化很感興趣。此行除了領略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對長輩渴望歸鄉的心境加深了理解。
培養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台灣“中國青年大陸文教基金會”秘書長薛全麟介紹道,自2014年起,“情係青春——兩岸青年中華行”活動已成功舉辦了“嶺南行”“吳越行”“八閩行”。這些活動推動了台灣青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大陸各地豐富的文化歷史、兩岸之間血脈相連的淵源,同時為兩岸青年的交流搭建平臺,助其成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本次“情係青春——兩岸青年中原行”活動中,兩岸青年首先共同前往黃帝故里新鄭市舉行祭祖大典,之後分為武術體育組、美術創作組、文藝表演組,分別沿嵩山少林寺、信陽雞公山、三門峽等線路開展活動。台灣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國貿係學生林資佑對記者説,去年參加“兩岸青年八閩行”的活動,曾隨團到福建泉州、漳州等地參觀。今年分專業地進行交流,感覺更加深入,“大家術業有專攻,都很厲害。”
林資佑所在的文藝表演組中,歌仔戲、豫劇、舞蹈等專業的學生各展所長,既在三門峽市文化惠民演出中冒著酷暑賣力演出,更在一週的相處中互相學習切磋。“台灣同學教大陸同學歌仔戲,大陸同學教台灣同學豫劇。還有一支舞蹈,是台灣同學教大陸同學的,大家一起跳,氣氛很棒。”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音樂劇、歌劇專業學生潘漢秋與記者分享教戲體會。“我們選了具有河南特色的豫劇戲歌《聽著豫劇吃燴面》教台灣同學,因為豫劇是河南第一大劇種,燴面是河南傳統美食,結合起來就特別有意思,可以代表一部分中原文化。學唱過程中,台灣學生都聽得非常認真,一遍遍地模倣我的口型和發音練習,有同學為了學戲嗓子都啞了,還是一直堅持。”
讓台灣青年感受到根在大陸
“唯我始祖,子孫共仰。五洲四海,彰顯華邦。”在新鄭黃帝故里祭祖儀式中代表臺生恭讀拜祖文的林姿佑説,祭拜軒轅黃帝,讓她感受到自己的根在大陸。“類似的活動在台灣不多見,到對岸才有機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拜祖文中描述兩岸祖先同宗同源的詞句讓她印象深刻,也讓她們這輩人感受到自己是從何處而來。
林姿佑説,從黃帝故里拜祖、參觀河南博物院等活動中學到的知識,都是台灣課本裏接觸不到的內容,“感覺回去可以給朋友上一節歷史課了”。而參觀三門峽水利樞紐、擁抱母親河等活動,讓她在震撼之餘,深感兩岸同根同源。“來大陸這邊會發覺我們的文化這麼深遠,可以親眼看到。”
“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清晨5時半,武術體育組的團員們便在少林寺山門前集合操練,直至晚間8時半坐禪功課結束,一天的苦修才告一段落。“曾經在戲校聽來自少林的老師説,千佛殿地面有僧人練功留下的腳坑,我們第一天就親眼看到了。”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係學生夏臨威説。
“我接觸過很多的學生,這些孩子很不一樣,是我帶過裏最好的一批。”少林寺延亞師父第一次帶台灣學生,對他們評價卻相當高。原因在於,首先,這群學員有些來自體校、戲校,具備一定基本功、接受能力強;其次,他們積極性高、時間觀念強。“説最好,並不是功夫水準多高,而是他們的態度最端正。”
以水墨畫為媒介增進兩岸情感
台灣藝術文創中心會長、書畫專長組領隊劉蓉鶯近年來多次往來兩岸,單是鄭州便已來了5次,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辦過個展。身為台灣水墨花鳥畫家,劉蓉鶯以“回家”為主題的60幅作品曾在青島美術館展出。題為“回家”,是因為青島是劉蓉鶯已故父親的家鄉,老人家自1949年到台灣,便再沒能回過老家,劉蓉鶯是在幫父親圓一個多年的夢。
劉蓉鶯對記者説,大陸是水墨畫的誕生地,到這邊可以利用開畫展做兩岸交流,同時讓大陸人了解,台灣也有人傳承水墨畫的精神。通過這種交流,可以促進兩岸和平。“尤其現在兩岸的局勢變成這種狀況,我們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也有一種使命。我現在是代表台灣的畫家來大陸開畫展,希望有朝一日跟大陸的畫家一起,共同努力到海外去宣揚中華文化。”
“台灣的年輕人對大陸並不是非常了解。我自己是因為來了這麼多趟,對大陸看得比較清楚。創造機會讓兩岸年輕人互相接觸,至少可以讓兩邊的觀念做很好的溝通。”劉蓉鶯説,台灣年輕人可以由此看到大陸的人文、景觀、建設,乃至於跟當地人接觸,讓年輕人收穫更深一層的了解。“我覺得兩岸現在缺乏的就是了解,如果能夠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讓年輕人互動、互相了解,會是很好的方式”。
“通過這幾天跟大陸的學生交流,發現他們會主動來問我一些問題,包括到畫廊看畫時來問我關於色彩、構圖、畫面效果等方面問題的都是大陸學生,他們很主動、很肯學。我的台灣學生就不大會這樣。大陸學生的熱忱和學習欲,真的讓我覺得大不一樣。”劉蓉鶯説。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