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課綱文、白之爭折射當局“文化台獨”不得人心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9-11 10:50:44 | 來源: 新華社 |
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10日召開“課審大會”審議2019年新課綱內容,其中備受關注的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問題終於塵埃落定,維持45%至55%不變。
台灣十二年新課綱將於2019年實施。在語文領域,台灣教育研究院課程研究發展會(課發會)研修小組經過兩年的研究將文言比例訂在45%至55%。然而,當課綱審議進入教育部門課程審議會程式後,高中分組卻建議調降為以30%為上限,減少升學考試重點的“推薦選文”篇數。
如此荒唐的建議在台灣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台灣教育界人士連續召開記者會,呼籲民眾不要支持。
台灣學者王德威等人近日發起“語文是我們的屋宇:呼籲謹慎審議課綱”聯署,呼籲不要裂解限縮研修小組提出的草案,知名作家白先勇、詩人余光中等人也加入聯署。截至目前,已有超過5萬人參與,創下文教議題聯署人數新紀錄。
在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下,臺“課審大會”10日最終維持研修小組原案(45%至55%),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則不局限于四書。至於另一個爭議的“推薦選文”部分,當天直至會議結束仍沒有結論。
島內輿論認為,雖然民進黨當局意圖通過割裂台灣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聯繫,推動“文化台獨”,但事實證明,“文化台獨”在台灣是不得人心的。
余光中表示,文言文非常重要,它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載體,延續了祖先幾千年來的思想和結晶,“如果把它拋掉不用,我們就會變成沒有記憶的民族!”
台灣作家黃智賢表示,中華文化是世界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而經典對承載文明十分重要。當學生讀不到千百年來最重要的經典,當下一代連范仲淹都無法讀,甚至連韓愈的《師説》都被刪除了,這是不可想像的心靈與智力的浩劫。
台灣高雄的大一新生戴雍哲撰文表示,一些經典古文能夠傳世多年,是“先賢聖哲經過琢磨思慮,悟出應對方式,以文表其義而傳于後世,供後世累積經驗而不重蹈覆轍”,學習經典既可熏陶文字,又能領會人生智慧,一舉數得。
他説,最重要的是,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緊密相連的。“若一民族欲放棄本身的文化傳統,棄其根本而有邯鄲學步之舉,實在不智。”
島內人士擔憂的是,民進黨當局為實現“去中國化”的政治目的,通過壓縮中國歷史課程等動作逐漸將中華文化和台灣文化進行切割,這種“文化台獨”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犧牲下一代語文能力。
台灣學者徐和謙表示,要增強兩岸互信,增強兩岸共同政治認同,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強兩岸之間的合作,尤其兩岸青年之間的合作,這樣才能更好地凝聚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識。新華社台北9月11日電(記者齊湘輝何自力)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