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展覽在港舉辦 “西域來客”與市民見面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7-11-30 11:13:5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來自甘肅省博物館的三彩胡人牽駝俑、來自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的騎士與動物祭臺、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樹葉紋毛鞍毯,這些文物代表了古代絲綢之路上貿易與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在29日起舉行的“綿亙萬里——世界遺産絲綢之路”展覽上,它們挾裹著西域之風,正式亮相香港。
展覽由國家文物局與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合主辦,展出來自內地、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珍貴文物,其中多項展品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展覽從11月29日至明年3月期間對公眾開放。
開展當天雖然是工作日,不過展廳內還是有不少人,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當天的來訪者人數比平時多很多,相信週末還會迎來更多參觀的人流。
展覽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為核心,剛剛進入展廳,一個弧面大螢幕前站滿了聚精會神觀看視頻的觀眾。螢幕上,一條金色的線,從長安出發,通過路網一直在平原和崇山峻嶺之間跳躍前行,最終達到絲綢之路的另一端羅馬,觀眾不住讚嘆。
絲綢之路看似距離香港很遠,不過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開幕式上説的,展覽呈現古代絲綢之路的文化和人文面貌,這當中的開放包容、兼收並蓄亦與香港集思廣益的精神前後輝映。
在一個關於張騫出塞的視頻裝置前,市民羅女士駐足觀看。她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曾經隨團去過新疆旅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人們能夠戰勝那麼多自然條件上的困難,出訪到那麼遙遠的地方,她非常欽佩這種毅力。
展覽共展出210多組展品,包括玉器、絲織品、三彩胡人俑、金銀器、青銅器及大型壁畫等。香港理工大學工業設計係的方同學簡單地給一個摩羯紋八曲銀長杯畫了個速寫,他不好意思地説,自己對絲綢之路的了解最初來自於梁靜茹的一首歌《絲路》,歌詞裏提到的“羌笛聲,胡旋舞”令人嚮往。這次在展覽上看到真正來自絲綢之路的珍貴文物,讓他對“一帶一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往看到相關的新聞都是金融法律方面的,覺得好像很遙遠,現在不出香港就能看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物,覺得“很好彩”。
為配合主題,博物館大堂設置了吉爾吉斯族服飾試穿區,令市民可以體驗中亞文化。帶著孩子來參觀的陳太表示,剛才在館內掃描了文物和詩詞的二維碼,看到很多唐詩的創作背景,覺得對小朋友來説很有教育意義。(中新社記者 陳逸舟)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