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改變了什麼?

“數字中國”改變了什麼?

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上,觀眾參觀大數據可視化交互平臺。新華社 發 陶亮 攝

 

互聯時代 同時,隨著“網絡強國”“智慧社會”等一系列概念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出現,不斷成長中的“數字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超過30%,這是數字經濟在中國GDP結構中所佔的比重。與不斷增長的發展數字相對應的,是數字經濟對中國各個領域的改變。從活力無限的網上購物到蓬勃發展的大數據産業;從隨處可見的移動支付到“一掃即達”的共享出行……中國數字領域的跨越式發展,為國內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也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亮色。

 

改變日常生活

 

“任何認為中國在技術上永遠只能追趕西方的人,都應該到上海的地鐵車廂裏看看,幾乎每位乘客,很可能都在盯著手裏的智慧手機螢幕。當他們乘車在地下穿行的時候,他們可以訂購日常用品、給朋友發信息、轉賬、安排假期出行和辦理保險。”今年,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文指出,中國數字産業的規模和變化速度令人頭暈目眩。這促進了可能是世界上最生機勃勃的移動生態系統的發展。

 

外媒描述的上海地鐵場景,只是中國人“數字生活”的普通一幕。如今,中國人幾乎每一個生活細節都滲透著“數字”的身影。在改變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新四大發明”中,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都屬於數字經濟範疇,高鐵也不斷與數字技術相融合,以提升運營性能和服務品質。

 

“從手機智慧應用,到支付寶、微信等互聯網支付工具,再到共享經濟在城市的興起,我們感受到整個中國社會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也是我們領先世界的地方。”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對本報記者表示。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7.2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96.3%。用戶需求的巨大網絡效應帶來了一系列廣泛的創新,電子商務、網絡支付、共享單車、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正迅速重構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從而形成日常生活中的數字浪潮。

 

“互聯網+”

 

改變經濟模式

 

蘇寧和微軟合作,打造對話式電子商務“聊商平臺”,沃爾瑪與京東戰略結盟,開設全球購旗艦店……近年來電子商務市場風生水起,面對形勢變化,傳統零售行業也紛紛佈局線上業務。

 

與此相對應的,是網絡零售市場的快速發展,在剛剛過去的 2017年“雙11”購物狂歡節中,天貓最終交易額達到168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零售業的“改頭換面”是數字浪潮改變商業模式的縮影。隨著中國産能過剩問題逐漸凸顯,傳統行業營收、利潤不斷下降,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相繼崛起,“數字經濟”為各經濟領域轉型升級提供新路徑,驅使傳統從業者紛紛加快數字化轉型。數字化也成為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中國在電子商務和數字支付領域全球領先,也是世界上1/3的獨角獸企業的所在地,也正因此,數字對國家GDP的貢獻率超過了30%,並保持著幾乎全球最快的年均增長速度。”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對本報記者表示,整個數字經濟的76%以上都是由數字融合部分所貢獻的。這意味著,在未來的社會裏,所有的“傳統”産業和企業都將擁有互聯網的基因,而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邊界終將消失。

 

與此同時,一批快速涌現和成長的技術公司在中國打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擁有全球觸角的互聯網公司正在創建一個多層次多行業的數字化生態體系。

 

例如,共享單車借助數字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創造性地滿足了用戶出行“最後一公里”的需求。短短幾年,用戶數就飆升過億,此外,共享單車還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創造”新標簽。德國《經理人雜誌》則報道稱,不管是芬蘭航空還是歐洲的2000多家飯館和商店,其中包括著名的倫敦哈羅德百貨,眼下都可以使用支付寶支付,而且可以使用支付寶的店舖每一天都在增加。

 

以人為本

 

改變社會發展

 

經過這幾年的跨越式發展,“數字中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概念,而是滲透在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環節中。

 

在社會治理層面,近年來,各地政府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優勢,加強移動政務建設,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中國支付寶、微信城市服務平臺,政府微信公眾號、微博、手機端應用等信息平臺的用戶規模已達2.39億,佔總體網民數量的32.7%。這些數字表明,中國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

 

同時,“網絡強國”“智慧社會”等一系列概念的興起,大大加速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在智慧交通和智慧治安管理方面,中國最有優勢。”李鐵舉例説,在中國,智慧天眼直接保證了我們的社會安全。中國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而且,如果從城市的智慧交通管理和治安管理看,杭州、上海、寧波等城市已經走在了前面。

 

此外,數字經濟在扶貧攻堅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社交平臺”等新經濟、新模式,正在成為脫貧攻堅戰的“新利器”。

 

以貴州為例,去年,貴州建設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56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6949個,開展電商培訓12萬人次,28個縣納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電商交易額1436億元,同比增長34.7%,帶動近1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要為建設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各個領域必然會越來越“數字化”,併為整個社會發展進步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