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經濟實現兩個首次 官方回應三大熱點

國家統計局18日曬出了非常搶眼的2017年中國經濟“成績單”,中國經濟實現了兩個重要的“首次”:GDP增速自2011年來首次回升;GDP總量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在當天舉行的發佈會上,統計局還回應了 “少數地方GDP擠水分”“治理污染會否影響經濟增長”“2018年整體經濟走勢”等熱點經濟話題。

 

2017中國經濟實現兩個首次 官方回應三大熱點

1月18日,國新辦舉行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2017年中國經濟成績如何?

 

——亮點頗多 實現兩個首次

 

在這份全球矚目的中國經濟“成績單”中,兩個首次尤為重要:2017年GDP同比增長6.9%,較2016年回升了0.2個百分點,增速自2011年來首次出現回升;GDP總量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達到827122億元。

 

“中國經濟從2011年以來下行趨勢得到了根本性轉折。”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去年中國經濟增長6.9%,不在於數字高低,更重要的是這種穩中求進的態勢,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外,2017年中國經濟還有諸多亮點:進出口總額2779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全年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就業目標超額完成;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增速大幅跑贏GDP增速;企業效益明顯好轉;物價漲幅重返“1時代”;經濟結構繼續優化。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17年中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好于預期,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完成情況較好;新舊動能的轉換加快進行;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得到提升;民生保障繼續改善;需求結構已經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

 

2017中國經濟實現兩個首次 官方回應三大熱點

資料圖:銀行工作人員清點貨幣。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回應少數地方GDP不準確

 

——不影響全國統計數據的真實可靠

 

面對天津濱海新區等一些地方的GDP數字不準確,開始“擠水分”的問題,寧吉喆回應稱,中國統計數據的品質、地方統計數據的品質都在不斷提高。中國的統計數據、統計核算制度並不因為有少數地方或者一些地方、一些企業、一些單位的數據真實性存在一定問題而受影響。

 

“一些地方的數據,不影響全國統計數據的真實可靠性。”寧吉喆強調,中國統計是依法依規進行的。對於可能存在不實的地方、企業和單位,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要求,要依法依規地去發現問題、核實問題、解決問題,也包括修訂和公佈數據。

 

同時,寧吉喆進一步指出,對於少數地方、少數企業、少數單位存在的弄虛作假和統計造假行為、統計違法違規的現象,不管是虛報,還是瞞報、拒報,都要依法依規處理。

 

2017中國經濟實現兩個首次 官方回應三大熱點

資料圖:北京的藍天。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治理污染等工作會否影響經濟增長?

 

——對經濟發展是正面影響

 

對於中國今年繼續推進的治理污染、防風險等工作會不會影響宏觀經濟增長的問題,寧吉喆稱,去年GDP實現6.9%的速度,是在加大污染防治的力度下實現的。

 

“我們現在追求的發展是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的發展。關於治理污染,也是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依法依規進行的,這樣帶來的結構變化和經濟發展就是正面影響。” 寧吉喆説。

 

寧吉喆強調,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看經濟增長速度,但是同時也要看就業增加多少,看收入增加多少、看生態環境改善多少、看物價穩定情況如何,這才是經濟發展的本意所在。

 

2017中國經濟實現兩個首次 官方回應三大熱點

資料圖:繁忙的廈門集裝箱碼頭。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2018年中國經濟走勢如何?

 

——中國經濟基本面是好的

 

在談到2018年整體經濟形勢時,寧吉喆認為,應該説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經濟發展也有階段性變化,有結構性變化,當然也有週期性的因素。所以,無論是分析過去的經濟形勢,還是研究2018年的經濟形勢,都要綜合研判。

 

寧吉喆指出,從階段性變化來看,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從結構性變化來看,今年各地區各部門還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的同時,要加大“破、立、降”,破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降低生産經營成本,這些結構性變化因素還會産生影響。從週期性因素來看,世界經濟總體復蘇向好,三大經濟體同時正增長,只要能夠抓住機遇、克服挑戰,國內經濟會在與世界經濟的高度融合中繼續穩健發展。

 

綜上所述,寧吉喆表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在加快進行,提質增效的階段性變化特徵會越來越明顯。(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9日電 記者 李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