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華夏畫佛第一村”:農民變畫師 作品遠銷海內外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2-22 15:55:28 | 來源: 中新社 |
在皖豫交界的安徽阜陽界首市陶廟鎮,有個不起眼的小村莊,這裡的村民喜愛學書畫,整個村莊散發出濃厚的文化氛圍。村裏的農民畫家形成一支成規模的創作隊伍,他們一步步由鄉間田頭邁入藝術殿堂,作品遠銷海內外,被譽為“華夏畫佛第一村”。
近日,記者來到陶廟鎮司營村,在村西一公里處,一座倣古建築群映入眼簾,這就是司營村的翰墨文化産業園。走進園內,只見小橋流水,廊坊迂迴,一棟棟建築雕梁畫棟,飛檐鬥拱,古色古香。
在文化園的畫室內,幾名“畫家”正聚精會神,揮毫潑墨。一幅幅佛像、花鳥作品栩栩如生,或酣暢淋漓,或疏朗清秀,呈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
“以前在家裏種地、養豬,到這裡學習繪畫已經有三年了,收入還不錯。”村民張英正專注地給手中的一幅佛畫上色。她告訴記者,過去農閒時就出去打工,現在在這裡畫畫,每月收入都有幾千元人民幣。
吳其君以前也在家務農,沒有任何繪畫基礎,現在不但掌握了基本繪畫技巧,還在作品中形成自己的畫風,擅長畫花鳥和佛像,儼然成為一位“農民書畫家”。“這裡的老師免費教學員作畫,現在一個月能畫60多幅,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比種莊稼強多了。”吳其君説。
據界首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達介紹,村裏像吳其君這樣以畫畫為生的村民有70多人,平均年收入3萬元人民幣。目前司營村已形成了産、供、銷,並集文化、生態體驗、教育和娛樂為一體的産業鏈,産品遠銷到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形成了年創作書畫作品3萬多件、産值達5000萬元人民幣、提供就業崗位600余人的産業規模。
李達表示,翰墨文化園的建設初衷,就是利用文化帶動村莊的發展、豐富農民精神生活。為了提高農民的繪畫技術和興趣,該園多次邀請知名畫家和藝術家到文化園內免費對村民進行培訓,培養了一批從事以畫佛畫龍為主的農民書畫家。
現在,司營村翰墨文化園從事傳統書畫創作的農民正一步步由鄉間田頭邁入藝術殿堂,把“草根文化”轉變成時代精品。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到文化園休閒觀光,體味這裡的翰墨清香,司營村也將因此成為一座充滿書墨之香的文化村。
據了解,目前,翰墨文化影視基地正在建設中,司營村也依託該基地發展文化休閒觀光産業,挖掘當地豐厚的人文歷史積澱和地方文化資源,打造一個集文化、旅遊、商貿于一體的綜合生態文化産業園。(中新社阜陽2月22日電 作者 張俊 夏瑩)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