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上冷下暖”有反差格局

兩岸關係“上冷下暖”有反差格局

  陳明通 圖片來源:臺媒

 

蔡英文就任一年多後,兩岸關係進入“冷凍”,正朝著“對立”的方向邁進,這對台灣未來的發展非常不利。最近民意調查結果:65%的民眾對蔡的兩岸政策沒有信心,表示有信心的僅26%。贊成“台灣獨立”的受訪者為21%,十年來的最低;贊成與大陸統一的答卷者增加了5.5%,達14.8%;有47.5%的受訪者贊成“九二共識”。評論家指出,台灣民意出現往“九二共識”回潮的顯著跡象。

 

沒有任何兩岸事務背景的張小月任陸委會主委,她只在忠實的為蔡英文傳達意旨,並不敢自作主張,錯越雷池一步。蔡英文為了挽救日益下墜的支持度,就把當年她的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請出來接陸委會。

 

有觀察家認為,或許蔡英文意識到,完全失效的兩岸困境已經是她執政上的大破洞,它向各領域蔓延,繼續擴大,最終將導致執政的徹底失敗。以一套曖昧不明的語匯,加上一批對業務半生不熟的人馬,在關鍵職位上當傳聲筒,敷衍了事,便出現今日的結果。陳明通是綠營對兩岸關係有些實務經驗的人,由陳教授來當陸委會主委,兩岸關係會有所不同?

 

過去十年,陳明通在台灣大學國際研發所任教授,人稱綠營中的“知中派”,據説他與大陸媒體、台灣問題學者關係不錯,曾在2005年間草擬了一份 “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憲法草案”。一般認為陳教授對大陸的的認識,遠超過其他官員,亦在蔡英文之上。蔡、陳曾經共事過,據説彼此互動良好,2016 年陳明通曾大力向蔡英文建議,海峽兩岸應維持現狀等。陳明通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做過評析;他認為蔡試圖擺脫在“抗衡”和“扈從”之間做選擇,以維持兩岸“納許動態均衡”作為戰略目標。但是這個“納許均衡”究竟是什麼意思,還是語焉不詳。陳明通在未來的蔡政權中,能否打通兩岸僵局發揮作用,滿足多數台灣人民的期待?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錶示,在台灣通常是因為重大政策要作變化,或施政出現了危機,就有政務官的異動,目前兩岸與對外關係尚未見到立即的危機,也很難有突破,看不出有大幅調整人事的必要。陸委會主委換上陳明通,他做事可能較為靈活,略富彈性,但是要期待兩岸關係因為換了這個“主委”就有所突破,恐怕不是那麼一回事。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認為: “陳明通資歷豐富,對兩岸關係比較熟悉,如果陳明通第二次擔任“陸委會”主委,能打破兩岸現在已讀不回的僵局,當然是好事情。但是“陸委會”主委只是一個橋梁、一個傳話管道,兩岸關係要破冰,關鍵不是在“陸委會”的主委誰來做,蔡英文必須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有真正的肯定。蔡當局的兩岸政策,若無適度調整,即使換上陳明通,恐怕也難以讓兩岸暢通。”

 

確實如此,兩岸關係的冷卻、僵化,從台灣的政黨輪替開始,就卡在雙方必須認同:“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石”這個基本條件上。蔡當局始終不肯承認有九二共識這一回事,提出各式各樣的説法、變通途徑來,企圖繞過“九二共識”,建立起符合綠營意識形態的另一套兩岸關係來。一年多後,這種努力徒勞無功,因為海峽對岸絕對不會放棄對“九二共識”的堅持。

 

蔡當局只在作不得人心的負面行為,如: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大陸來臺的文化交流活動比過去繁複困難、蔡當局不核準176 班次的春節回臺班機,五萬多大陸臺商很多就不回台灣過節了;民怨為之沸騰。

 

然而兩岸的民間互動,卻如一股持續無法阻擋的澎湃潮流。民間交流的來往依舊頻繁,年輕世代有意去大陸發展。民調數據:四成三的台灣家長,同意他們的子女到大陸去發展;五成以上的台灣青年,希望得到海峽對岸的工作機會。不少大陸地區已宣佈政策,以國民待遇、甚至於更好的待遇,召喚台灣的年輕世代來大陸就業;對台灣的菁英人士,更為他們廣開就業的路子,條件優厚,待遇方面通常會比在台灣的薪資高出好幾倍。

 

台灣的官方與民間,在兩岸關係上的認知與實際發展,已形成上冷下暖的懸殊反差格局!無論是誰當“主委”,又有何差別呢?(馬康莊 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