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外資銀行 對中國發展信心足

去年,在滬外資銀行業績亮眼,截至2017年末,上海外資銀行同比增長13.0%,增速創近5年來新高;上海外資銀行佔上海銀行業資産的比重回到10%以上,年末達10.6%,為近兩年來最高。

 

為何外資銀行實力會快速提升?這源於中國繼續開放的政策,以及在滬外資銀行對中國發展的信心。

 

2013年,國務院批准設立上海自貿區,在滬金融機構能夠利用自貿區政策紅利積極創新、拓展業務。2015年,上海自貿區擴區,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片區、張江高科片區等三大片區正式納入上海自貿區。2017年以來,由於外資銀行對中國經濟以及中國銀行業的信心,境外母行核準的對中國銀行業同業授信規模較大,在滬外資銀行積極從母行拆入資金,投入境內市場,帶動投資同業存單、拆放同業等業務量增長。

 

“一帶一路”倡議給外資銀行帶來了機會。上海銀監局鼓勵和支持在滬外資銀行積極探索和調整運營策略,通過境內外聯動,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務。外資銀行作為紐帶,促成了母行或集團其他海外分支機構與中資企業的業務往來,既為母行的全球業務做出了貢獻,又開拓和鞏固了與這些中資企業在國內的業務往來。

 

上海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輻射經濟的能力也是外資銀行實力增強的重要原因。地處長三角中心,上海對周邊省市具有較強的輻射能力。

 

同時,上海還可與國際金融中心倫敦、紐約構建連續24小時的接力營業交易。

 

在滬中外資銀行合作也不斷加強。2017年,在滬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共計新開展13項合作項目,合作金額895億元。

 

伴隨著經濟走勢向好,整體客戶貸款需求回暖,在滬外資銀行貸款更加集中地投向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帶動貸款量持續增長。截至2017年末,上海外資銀行各項貸款餘額投向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的比重合計為52.2%,高於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報記者 謝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