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為兩岸關係發展指明方向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發表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涉臺部分既全面回顧了過往五年大陸對臺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並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又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大陸對臺工作指明瞭方向,描繪了前景,體現了進入新時代後大陸對臺工作的新氣象、新格局與新作為,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贏得了現場與會代表多次熱烈掌聲,也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是再度亮明一個中國原則,凸顯大陸對臺工作的底線思維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兩岸關係如何風雲變幻,台灣屬於中國的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並未有過任何變化。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中國大陸逐步形成了“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專門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由此可見,中國大陸對台灣各界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善意,敞開著大門,願意與台灣地區所有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黨、團體和人士交流、合作。

 

但蔡英文當局上臺後,在其“台獨”意識形態作祟下,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性質這一大是大非問題刻意回避,不願明確回答,這給兩岸關係發展蒙上了沉重陰影,也給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帶來了巨大變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強調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既是對中國大陸對臺大政方針的延續和重申,又是向蔡英文當局發出了明確的信號,即未來蔡英文當局若想重新開啟兩岸官方交流,恢復兩岸關係發展良好勢頭,併為台灣自身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唯一的化解之道就是早日接受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舍此別無他途。

 

二是展現對“台獨”零容忍立場,沉重打擊各種分裂勢力氣焰

 

長期以來,“台獨”分裂勢力給兩岸關係發展帶來了巨大隱患。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以來,更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資源,大力推行各種“漸進式台獨”,包括“文化台獨”、“教育台獨”等等,妄圖通過“去中國化”的方式進一步弱化台灣民眾特別是台灣青少年對於中國的認知,扭曲他們的政治身份認同,讓他們“只知有台灣而不知有中國”。除了蔡英文當局之外,島內深綠勢力最近也是蠢蠢欲動,李登輝、陳水扁、呂秀蓮等鐵桿“台獨分子”就開始興風作浪,積極參與聯署,準備發動“獨立公投”,進一步挑釁兩岸關係發展大局。

 

顯然,內外交織的各種消極因素給兩岸關係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與挑戰,導致臺海形勢也更趨嚴峻複雜。在這樣關鍵時刻,政府工作報告再次重申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任何‘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這兩句話雖然字數不多,卻重如千斤,充分表明瞭中國大陸在遏制和堅決反對“台獨”方面的高度自信和堅定信念,也向各種“台獨”分裂勢力劃下了清晰的紅線,明確警告對方,中國大陸有足夠的實力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圖謀,確保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不再重演,絕不可能讓任何分裂祖國的圖謀得逞。

 

即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強調的,“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可以預測,未來如果有人誤判形勢,執意推動“台獨”分裂行徑,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所有中國人都絕不會答應,整個中華民族也絕不會答應,其分裂行徑必然會以失敗告終。

 

三是全面落實“同等待遇”,展現對臺工作經濟文化雙輪驅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把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寫入黨的工作報告,鄭重表示“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在十九大報告精神的指引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把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納入其中,繼續表示中國大陸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2017年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為台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由2017年的提供“更多便利”到2018年的提供“同等待遇”,雖然只有四個字的差異,卻體現了大陸對臺工作思路的重要轉換,標誌著未來中國大陸將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將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視同仁,不分你我,共享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巨大機遇,共享中華民族不斷復興的歷史榮耀。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對臺各項重要部署,在今年兩會召開前夕,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聯合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受到了島內各界的熱烈歡迎。李克強總理的再度重申,又給廣大台灣同胞吃了一顆“定心丸”,打下一針“強心劑”。

 

相信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生根和開花結果,中國大陸還會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根據廣大台灣同胞的現實需求,繼續推出數量更多、含金量更高的切實舉措,在經濟和文化等領域全面加速兩岸交流,推進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廣大台灣同胞施展才華創造更多機遇,為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理想搭建更為寬廣的舞臺。在中國大陸各項政策措施的吸引下,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積極分享中國大陸的發展機遇,自覺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來。

 

四是共擔民族大義,推動兩岸同胞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夢寐以求的共同嚮往,凝聚了幾代人的夢想與夙願。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只要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把民族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骨肉相連、水乳交融,打斷骨頭連著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既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期許,也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責任。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向包括廣大台灣同胞在內的兩岸同胞發出了熱情的呼籲,“兩岸同胞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必將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這種呼籲既溫情脈脈,又富於歷史擔當,展現了中國大陸為實現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使命追求和莊嚴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在歷史使命和大陸各項惠臺政策的感召下,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以振興中華為己任,與大陸同胞攜手並進,努力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源泉。

 

結語

 

政府工作報告的涉臺內容,既站位高遠,系統全面,又言簡意賅,細緻入理,短短兩百餘字的篇幅,字字珠璣,既亮明瞭大陸堅持“一中原則”毫不動搖的堅定立場,又彰顯了大陸堅決反對“台獨”的決心和信心,同時還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規劃了路徑,描繪了前景,即在中國大陸的強力推動下,未來兩岸在經濟文化等領域將實現全方位融合,最終在相互融合中將逐步邁向和平統一。(鐘厚濤,作者為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