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農産品能否暢銷 關鍵要靠它

臺農産品能否暢銷 關鍵要靠它

 

臺農産品能否暢銷 關鍵要靠它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青年科技人才、高校畢業生、青年農民三個年輕群體是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而青年農民,在科技興農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常委兼聯絡部部長李藹君為台灣青年農民發聲:“台灣那些‘樸實卻不普通’的青年農民,如何能夠通過大陸電商、‘一帶一路’等機遇打開市場,共同在國際上樹立民族品牌,推進兩岸農業形成‘命運共同體’,是我這些年一直都想為這些年輕人去做的事情。”

 

現在有很多有知識、有理想、懂現代技術的台灣年輕人投身農業,希望為祖國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些年做台灣青年人的工作,李藹君把這些感受都一一記在心裏,她説:“台灣的青年農民,他們迫切的希望跟大陸合作,像是去年在‘海峽論壇 ’上,有個台灣的青年農民給了我一盒包裝特別好看的茶葉,但是在行銷上卻賣不出去,多數赴大陸投資的農民根本訴求就是在於希望能夠進入更大的農産品市場。”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支持主産區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拓展産業鏈價值鏈,打造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新格局,這為新電商産業融合為農村電商發展指明瞭方向。“現在大陸電商發展迅速,應積極支持農民青年創新商業模式,開展‘臺農、台資農企走電商’活動,鼓勵入駐敦煌網、阿裡巴巴等農村電商平臺,設置‘台灣名優農産品’專區,去拓展內銷的渠道”,李藹君建議。

 

國臺辦宣佈了31條惠臺措施之後,李藹君倍感欣慰,覺得自己多年的工作也得到了一些回應,她表示:“要借助海峽論壇、兩岸農業博覽會等平臺,實現由“台灣研發、大陸生産;大陸生産、台灣行銷”模式向“面向國際、兩岸研發、共同生産、合作銷售”模式轉變。可以通過交流實現融合發展,不僅對兩岸青年農民有更強的認同感,也可以在國際上樹立屬於我們民族的品牌與形象。”(海峽之聲網3月8日北京訊 襲悅、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