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犟嘴”施政的賴“院長”

還記得,國臺辦2月28日公佈“31條”措施,賴清德3月6日在民意機構接受質詢、被問及打算如何因應時是怎麼説的嗎?“下周會有因應對策。”一週多的時間過去了,所謂“對策”何在?

 

無獨有偶,近日大陸證監會發審委短短36天完成台灣企業在上海A股IPO流程在兩岸引發關注。賴清德對此表示,只要台灣經濟可以發展,根穩了,自然而然可以吸引到“他們”。此言一齣,網友們炸了,“只能靠喊話喔?政策呢?”“所以對應的政策是……?”“標準的官場回答,有説跟沒説一樣,官員們可以繼續當把頭藏在沙裏的鴕鳥吧”“台灣缺水、缺電,還有專門惡搞的綠營政客,叫台灣人都心寒,還什麼企業界台灣的心?”“記者少聽了一個字,應該是‘對台灣死的心都會有’”“企業出走、讓世界看見台灣民進黨執政以來最大的貢獻”。

 

台灣網友們的憤怒情有可緣。畢竟,這位“只會喊話”的“行政院長”已經讓他們領教過太多回“喊話”的奇葩邏輯了。您看這句——“中共最後的目標就是要併吞台灣,因此不論是‘九二共識’、惠臺或本質上是利中的政策等,最終的目的就是要併吞台灣。”

 

不少島內民眾對賴“院長”只能感到無奈,因為喊話到最後,竟然變成了“犟嘴”,管他三七二十一,張嘴即來,不行就改口;再不行,再改口……無窮盡。口水仗打得歡,有效辦法缺缺,卻不知道早已讓人生厭。

 

對於賴清德“併吞台灣”一説,首先,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以現今的兩岸關係來説,大陸13億人民也決不會坐視“台獨”分裂。賴清德的主旨是:大陸未必真心待台灣人,勞動條件未必好,這只是大陸吞併台灣的手段。問題在於,老百姓在乎什麼?如果大陸能更好地服務台灣同胞,讓台灣同胞活得更有尊嚴;那麼,台灣民眾到大陸求學、創業、工作、生活便無可厚非,因為那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賴清德們所敵視和恐懼的“31條”,其核心在於“同等待遇”。台灣時事評論員黃智賢表示,“每一條舉措都確確實實地表明,兩岸本是同胞,不再分你我;每一條舉措都是大陸打開大門,給同胞的關愛和擁抱。”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也認為,這31條措施以“同等待遇”促進兩岸交流和心靈契合,涉及的範圍和力度都前所未有,對台灣年輕人很有吸引力。回看台灣父老鄉親,民進黨當局才不管你水深火熱呢。要知道“31條”只是前菜,後續還有精彩可期,賴清德只能祭出恐共大旗,推出“陰謀論”抹黑對岸的一片善意誠心。

 

再看民意代表曾銘宗詢問對“31條”措施的評價時,賴清德的這一回應:“大陸提出這樣政策,其實我們可以理解。台灣社會這幾十年來幫助了大陸多少?”他希望大陸了解,今天能夠要發展到這個地步,沒有台灣人幫忙,可以嗎?

 

著實可謂思路清奇,網友們都震驚了,“怎麼不説台灣也從大陸撈了不少好處呢?”“這種言論根本是搞不清楚今夕是何夕”“不只喜歡叫人做功德,還喜歡搶功德啊”“如果真有能力幫大陸,台灣現在不會淪落至此。”

 

台灣省籍人大代表陳軍表示,從80年代至今,臺商們助力了大陸的發展,而大陸也為臺商提供了成功的沃土。實話實説,台灣曾經在技術、資金、管理上確實具有優勢,進入大陸市場之後,臺企利用大陸相對低廉的綜合成本,使一些當時已經處於衰退的産業如塑膠、製衣、製鞋,得到了快速發展。隨後,在兩岸産業合作不斷深化過程中,經營電子信息、機械加工、半導體等新興産業的臺商也通過在大陸投資進一步降低了成本,獲得了國際競爭力,産品的國際市場佔有率和獲利率不斷提升。2000年以後,兩岸經濟合作開始向服務業延伸,台灣的服務業由於市場狹小一直處於過度競爭當中,而在大陸,台灣服務業獲得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當然,大陸也在此過程中獲得了相應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相關産業得到了發展,兩岸經濟合作是“互利雙贏”的。

 

對此,上海台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分析指出:“從兩岸産業合作的層次結構來看,合作的層次不斷提升,台灣向大陸不斷提供一些先進的技術,資本和管理經驗,但台灣獲得了更多的市場空間、競爭力,以及延續了産業的生命週期。”盛九元並指出,現階段,隨著大陸經濟發展水準的持續邁進,未來大陸對於台灣經濟的支撐和貢獻率還將進一步提升。

 

難怪輿論説,賴清德的這波金句“能氣死亞當斯密”。不過,想到“用愛發電”這句名言也是出自賴清德之口——説明,無需與賴“院長”較真,誰讓他是一位靠“犟嘴”來施政的“行政院長”呢?海峽之聲3月15日訊(逸舟)

 

靠“犟嘴”施政的賴“院長”

 

賴清德(網絡圖片)

 

靠“犟嘴”施政的賴“院長”

 

用愛發電(網絡圖片)

 

原標題:“北京正在説”(八):靠“犟嘴”施政的賴“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