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産學人士:“31條”新舉措有助臺企與人才提升競爭力

多位台灣産學界人士27日在台北指出,台灣企業和人才應抓住大陸“31條”新舉措帶來的發展機遇,提升自身競爭力。

 

國務院臺辦等多個部門近期發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引發台灣各界關注。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27日在台北舉辦以“大陸‘31條’新舉措面面觀”為主題的講座,邀請多位台灣産學界人士、專家學者等出席研討。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顧問尹啟銘認為,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競爭,“31條”新舉措為台灣産業與人才提升競爭力帶來重要機遇。

 

他建議,在大陸研擬“31條”實施具體細則過程中,台灣相關工會、協會等應積極與大陸方面建立交流平臺,繼續擴大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上海臺協副會長、律師蔡世明表示,“31條”新舉措重在提供機遇與同等待遇,向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人釋放了善意。

 

他還指出,台灣年輕人要修煉“內功”、培養能力,這樣才能把握大陸的發展機遇,不斷“發光發熱”。

 

兩岸經營者俱樂部主席王國安認為,第三産業是大陸未來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之一,這恰是台灣的強項。台灣中小企業、團體和個人應抓住機遇,積極融入大陸發展。

 

他認為,如果能正向地把握好這個機遇,取得積極成果,對台灣企業和人才將是很大鼓勵。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指出,“31條”新舉措將如何具體落實受到台灣各界關切,相信大陸方面會有更完整的規定與相關配套措施。(中新社台北3月27日電  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