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銳評】雄安之路,探索中國與世界的發展未來

每一個時代,都必然有一座令人矚目的城市。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的地標性城市的誕生。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國家的千年大計。

 

今天,雄安迎來了一週歲生日。當無人機鏡頭帶著人們俯瞰這座城市一年來的勃勃生機之時,震撼視野和打動人心的,何止是雄安這座初生城市日新月異的面貌,更是雄安背後的中國新時代帶來的磅薄氣息。

 

“智慧城市”+“以人為本”為架構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在一年之內拔地而起;“美麗中國”+“大數據”為內核的“千年秀林”,在雄安大地上迅速延伸,今年底將達11萬畝;“高端製造”+“信息智慧”為特色的時速350公里的中國最高標準的京雄城際鐵路,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有志於“創新發展”的一百多家前沿、高端企業,邁開了落戶雄安的步伐。

 

這些或許只是這座偉大城池的小荷尖角,更宏大的面貌尚在形成之中,而它已經足以向人們展示這座城市的未來氣質:它將是一座國際一流、綠色、現代的智慧城市,一座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一座創新發展、改革開放的未來城市。

 

雄安開篇一年的節奏與進展昭示著,雄安的未來之路,必然是創新融合的,必然是在之前成功經驗基礎上的,也必然是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雄安之於中國,正如當今的中國之於世界,這其中有著一種特別的共同關聯與共振。

 

自從2008年次貸危機以及2010年歐債危機以來,中國迅速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為人類發展帶來了嶄新的貢獻。這帶來了全球格局的新變化,這個變化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全球都在問,未來世界該走怎樣的創新與發展之路?美歐因為金融危機與債務危機,變得不那麼自信,他們的道路也受到了內外的質疑。就連美歐自身也開始滑向孤立,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與英國的脫歐,就是這種變化的典型特徵。

 

而中國的道路自信卻在不斷增強。一個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自由貿易與創新的推動者,甚至是引領者。中國正在迎來復興的偉大時期,這種復興絕不是盛唐強漢的簡單重復,而是在吸收了現代東西方文明先進成果基礎上的再次躍升,將給全人類帶來新的創造與福祉。這種復興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世界發展與繁榮之路的一次偉大探索。這種復興屬於未來,只有引領未來,才能為全世界所擁抱。

 

而雄安就是這樣一座中國新城,以人為本,包容古今,面向未來,凝聚了中國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強勁動力。雄安的成長與成功,既將見證中國的偉大復興,也將見證世界的新融合與新繁榮。(雷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