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財經:反擊美國貿易保護,中國出手了!

4月1日夜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通知挂到了財政部網站上:自2018年4月2日起,對原産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通知明確指出,此舉是為了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産品加徵關稅(即232措施)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主要內容包括:

 

一、對原産于美國的水果及製品等120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關稅,加徵關稅稅率為15%。

 

二、對原産于美國的豬肉及製品等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關稅,加徵關稅稅率為25%。

 

三、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

 

這意味著,反擊美國貿易保護,中國出手了!

 

前有“232措施”後有“301調查”,美國貿易保護損害中國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次中國還擊的,並不是美國根據301條款準備向中國發動的“貿易戰”,而是已經落地的美國232措施,即“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産品加徵關稅”這件事。

 

這個232措施,是2018年3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公告,認定進口鋼鐵和鋁産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決定於3月23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産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

 

就在232措施升效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又簽署了一個總統備忘錄,根據“301條款”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總價值達500—600億美元,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

 

可以看出,美國的這兩項貿易保護措施,一個是“包括”中國,一個是“針對”中國,只不過前面一項已經落地,而後面這項尚未進入實施階段。

 

財政部關稅司指出,美國232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不符合“安全例外”規定,實際上構成保障措施。該措施已于3月23日起實施,對我國利益造成嚴重損害。為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232措施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自2018年4月2日起,我國對原産于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關稅,對水果及製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製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為25%。

 

實際上,美國232措施出臺後,中方就根據世貿組織《保障措施協定》的有關規定,制定了中止減讓清單,並向社會徵求意見。此次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通知中的舉措,就是向社會公示的中止減讓清單的內容。該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産品,按2017年統計,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出口。中方也通過多層次、多渠道與美方進行了交涉,敦促美方儘快解決中方的關切,通過對話協商解決雙方的分歧,避免對中美合作大局造成損害。

 

然而,美國卻一意孤行,而且越走越遠。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出手還擊,別無選擇!

 

日前由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主辦的“2018中美圓桌研討會”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表示,中美貿易問題雙方可以談,但是不能威脅,不能要求中國立刻消除1000億美元順差。美國曾經這樣威脅過日本,而且奏效了,但對中國是無效的。

 

“美國動輒訴諸貿易戰或使用大棒,對中國是無效的,而且也是無禮的,美國有些做法確實沒有道理。中國人的看法,對不懂孔夫子的人,不必溫良恭儉讓。應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樓繼偉説。

 

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引發全球關注和擔憂

 

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貿易摩擦升溫,引發全球關注,也令不少國家感到擔心。在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2018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世界500強企業總裁以及海內外專家學者紛紛表示,美國打貿易戰損人害己,貿易保護只會帶來經濟停滯,世界發展需要包容性增長。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都不想看到貿易爭端演變成完全的貿易戰。美國總統可以如此輕鬆地以關稅為武器推行貿易保護,這樣的做法實在過於輕率,也令人憂心。”澳大利亞前總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高級研究員陸克文説,美國一味忽略世貿組織就中美貿易爭端作出的裁定,此舉已明顯違背《關貿總協定》的精神。

 

就連美國財政部前部長勞倫斯·薩默斯也表示了擔憂,“美國政府的政策邏輯我們很難理解。裏根曾經説,‘核戰沒有贏家,所以不能打核戰’,同樣的話也可以對貿易戰來説。”

 

“大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和博弈,將會嚴重影響全球增長。所以應該非常負責地把大國之間的貿易回歸到多邊的貿易機構來磋商,如果脫離了世界貿易的組織框架,就容易引發貿易戰。歷史已經證明並且繼續證明,貿易戰這樣的做法會損人害己,最後誰也不是贏家。”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認為。

 

“我們不能夠以犧牲別人利益為代價,來實現自己的利益。”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夏傑思説,當下探討全球化中的財富分配問題是有必要的,但是各國不應該因此而變得封閉。否則我們的經濟增長就會停滯,財富壓根就沒辦法創造出來。

 

回溯世界歷史,幾乎各國公眾生活水準的提高,都離不開開放的貿易和經濟活動。夏傑思舉例,受益於自由開放的貿易政策,澳大利亞居民收入的中位數水準,在過去26年中實現了連續增長。“如果樹立起貿易或者投資的壁壘,則只會帶來經濟停滯、更高的失業率以及更低的生活水準。”

 

從追跑變為並跑,中國正經歷“成長的煩惱”

 

美國將貿易保護的大棒掄向中國,從表面看,是一場逆差數據引發的纏鬥。

 

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確實看起來不小,但是,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除了服裝、鞋襪、玩具等“純中國血統”外,還有大量全球採購、中國組裝的“混血兒”,其中從美國進口再出口的産品不在少數。這些真實情況在統計數字中難以體現,造成了兩國貿易“不平衡”被再三誇大。

 

但這真的是一場誤會嗎?顯然不是。這場貿易戰的是非背後,是小個頭成長為新巨人後不得不經歷的挑戰。

 

回想40年前,中國人均GDP只有156美元,甚至不足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人均GDP的1/3。作為弱小的追趕者,當時世界舞台中央的巨人們,或許會因為市場的誘惑,邀請我們觀禮,甚至讓我們跟在身邊學習舞步。

 

今天的中國經濟不僅體量更大,而且正在從追跑變為並跑,甚至在很多領域成了領跑,世界舞臺上出現了一位不容忽視的“新巨人”。隨著中國經濟的長高、變壯,經濟格局勢必發生變化,共舞時的摩擦在所難免,甚至會有人希望將中國擠出側幕,撞下舞臺。

 

中國不惹事,但也絕不怕事!其他人撞過來咱攔不住,但我們自己卻可以努力做到站得穩、不怕撞,乃至舞姿更美,贏得的掌聲更響。當然,站得穩、不怕撞,還得講格局、求共贏。舞臺就那麼大,如果有人不講規矩、不守秩序,只想擴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那不是群舞,反而會導致群毆,造成群體性傷害。中國人歷來講究“一個好漢三個幫”,匯智聚力才能眾志成城,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共贏。

 

中國邁向高品質發展,心如磐石,勢不可擋。中國的高品質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推進的新一輪經濟轉型,這不僅將增強中國經濟的活力、韌性和可持續性,也將為全球經濟創造新機遇、注入新動力。(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陸婭楠 李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