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出征!嫦娥四號中繼星被命名為“鵲橋”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4-25 10:00:38 | 來源: 新華網 |
今年5月即將“出征”的嫦娥四號中繼通信衛星有“名字”了!24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的“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開幕式上,這顆中繼星被命名為“鵲橋”。一同發射的哈工大兩顆小衛星分別被命名為“龍江一號”和“龍江二號”。
據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介紹,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如期轉入正樣研製階段,計劃2018年執行兩次發射:上半年發射嫦娥四號中繼通信衛星,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
“嫦娥四號任務將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完成地月拉格朗日L2點中繼星對地對月的測控、數據中繼。同時開展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分、巡視區淺層結構等科學探測與研究。”吳艷華説。
嫦娥四號任務的難點之一在於人類在地球上無法與月球背面直接通信。利用中繼通信衛星實現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是中國人的創舉——通過朝地月拉格朗日L2點發射一枚中繼衛星來中轉通信,讓月球處於地球和中繼衛星之間,可以較低成本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探測會獲得在正面探測無法得到的數據。“月球背面有很多優勢,如可以屏蔽地球的輻射、開展對深空的探測,能夠真實地反映宇宙信息。此次落月選擇在月球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這是一個古老的地區,裏面有很多月球初始的信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説。
中國航天基金會今年首次設立“航天基金獎特別獎”,獎勵對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周建平、周志鑫、吳季、朱坤、朱廣生和喻松林6位航天專家獲此殊榮,每人獲得獎勵20萬元。 (新華社哈爾濱4月24日電 記者閆睿、喻菲)
相關新聞
- 2018-04-17中俄航天領域合作空間廣闊
- 2018-04-16超過1億件這樣的垃圾該如何清理?用“漁網”還是“魚叉”?
- 2018-04-03天宮一號“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向空間站進發
- 2018-03-30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發佈205項國家級創新成果
新聞推薦
- 新“出差三人組”亮相!神二十乘組簡歷來了2025-04-23
- 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2025-04-23
- “蓉聚天府·築夢四川” 2025川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2025-04-23
- 穩外貿穩外資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2025-04-22
- 神二十發射在即 這次太空之旅還有一位神秘乘客2025-04-22
- “圈粉”全球客商 廣交會向世界“種草”中國“智”造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