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漁業基地獲國家重點支持 廈門要建特色漁港經濟區

日前,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8-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將以廈門高崎閩台中心漁港為基礎,重點支持廈門新建對臺漁業基地,推動形成以對台貿易、濱海休閒旅遊等為特色的漁港經濟區。

 

推動形成廈門漁港經濟區

 

據悉,《規劃》提出將推動形成十大沿海漁港群、93個漁港經濟區,帶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形成新增萬億元産值的産業規模,成為漁業的增長點和沿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其中,東南沿海漁港群涉及福建省寧德市、福州市、平潭綜合實驗區、莆田市、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大陸岸線長3752公里。《規劃》明確,福建省將推動形成福鼎、三沙灣、三都澳東衝半島、黃岐半島、平潭島群、莆田、泉港、惠安、石獅、晉江、廈門、龍海、漳浦-雲霄、東山、詔安15個漁港經濟區。

 

重點支持新建對臺漁業基地

 

根據《規劃》,廈門漁港經濟區區域內海水産品總産量5.21萬噸,擁有海洋漁船1845艘,分佈有大小漁港6座,其中中心漁港1座(廈門高崎閩台中心漁港),二級漁港2座,三級及以下漁港3座。規劃期內以廈門高崎閩台中心漁港為基礎,重點支持新建對臺漁業基地,推動形成以對台貿易、濱海休閒旅遊等為特色的漁港經濟區。

 

導報記者了解到,廈門對臺漁業基地位於翔安南部新城歐厝,已于2015年底開工建設,該基地突出“遠洋、對臺”和中國-東盟主題,規劃建設成國家一級漁港,遠期規劃建設為國家中心漁港。

 

與原有高崎漁港定位不同,歐厝對臺漁業基地將突出“遠洋、對臺”和中國-東盟主題,基地建成後將與高崎漁港一起構成廈門市水産品流通的兩大樞紐,完善漁港配套設施。

 

根據此前規劃,歐厝對臺漁業基地水域總面積約54.61萬平方米,規劃建設泊位24個,可滿足各種船的停靠需求。該基地可為台灣漁民、臺商提供在大陸的交易平臺,拓展台灣捕撈和養殖的水産品在大陸的銷售市場。基地完工後還將形成水産品加工基地,為廈門與台灣開展水産品加工業交流合作提供便利。除了台灣水産品外,基地也將成為泉州、漳州等地水産品的重要中轉站,在為廈門提供豐富水産品的同時甚至可輻射整個福建省。(臺海網5月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