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陶藝專家廣西欽州玩“坭”創制“蓮欽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MAIN201806100912000071597000039

 

圖為連美惠在製作陶藝。曾開宏 攝

 

6月8日,廣西欽州市千年古陶城內,55歲的台灣陶藝協會會員、陶藝家連美惠正在利用台灣土與欽州土調配而成的泥製作陶器。他們這次在欽州共做100多件陶器,取名“蓮欽陶”。“蓮”代表的是台灣花蓮,“欽”代表的是廣西欽州,用這兩個地方的泥土混合起來製作陶器,詮釋了“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兩岸一家親的緊密聯繫。

 

本月8日至20日,第一屆欽州坭興陶文化藝術節暨南向通道陶瓷博覽會在廣西欽州市舉辦。連美惠及多名台灣陶藝家來到廣西欽州與大陸的陶藝專家一起玩“坭”,促進兩岸陶藝的交流合作。

 

十多天前,連美惠一行已陸陸續續從台灣攜帶240公斤泥土到欽州市。6月3日,他們將帶來的土與欽州當地用來製作坭興陶的土按照一定比例調配,再用經過調配的土製作成“蓮欽陶”。

 

在製作過程中,連美惠及同伴幾乎未休息,一心一意趕在第一屆欽州坭興陶文化藝術節前製作完畢。“雖然未得休息,但不覺得累,將兩岸的土融合一起制陶是一件有意義且快樂的事情。”連美惠説。

 

她表示,在台灣很早聽説過欽州的坭興陶,但真正接觸是在2017年。

 

2017年12月,連美惠率團到廣西欽州市開展陶藝文化交流。她發現台灣的陶器講究的是生活美學,很強調柴燒的過程。而欽州的坭興陶更注重技藝,兩者融合會擦出更美的火花。

 

那時,連美惠便決定將兩岸陶藝業融合發展。她和同伴從欽州帶了25公斤泥土回台灣,打算將台灣的土與其混合。經過多次試驗後,他們打造出一批精美陶器。這次,她還特地將其中的20多件陶器帶來參加第一屆欽州坭興陶文化藝術節,展品得到當地陶藝專家的讚賞。

 

與連美惠一樣,台灣陶藝協會會員、陶藝家李文廣一直在研究兩岸的陶藝文化。此前,他曾在欽州的坭興陶手工坊,創作了一尊布農人面孔的3D立體陶像,並將它贈與手工坊,希望花蓮和欽州兩地友誼之樹常青。

 

李文廣認為,欽州的土含鐵量高,用台灣土與其混合,燒出來的陶器可能會産生鐵紅,生産出讓人意想不到的色彩,甚至燒出窯變。他希望,能在欽州建立一個合作基地,以後多來這邊交流燒制技藝,形成特有的陶藝特色。

 

廣西欽州市坭興陶行業協會理事長利成世表示,台灣陶器生産歷史悠久,用台灣的土與欽州的土結合起來製作陶器是一種創新,當地希望多與台灣陶藝業進行交流合作,共創陶藝業的美好未來。(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