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尋找經濟藥方 台灣恐多歧路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07-09 16:49:3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臺媒報道,台灣商業發展研究院日前發佈報告,預測臺商業服務業景氣或于2018年底持續下降。在內需不足、“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才、缺工)難解、外部經濟環境惡化背景下,商研院的預測引發各方關注。《中國時報》9日社論表示,要找對解藥,勿讓衰退預測成真。但尋找經濟藥方,台灣恐多歧路。
從數字上看,台灣去年經濟增長率為2.86%,這是自2012年以來的第二高。但相關資料顯示,去年,台灣固定資産投資對經濟拉動作用趨近於零,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度僅為0.83%,而進出口相抵後,境外凈需求對GDP增長貢獻率達2.03%。換言之,台灣2017年經濟相對向好得益於國際市場回暖。
然而,外部利好今年恐難持續。美國單邊主義經貿政策抬頭、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以及地區不穩定風險增加等因素,均給2018年下半年及未來一個時期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也給台灣經濟發展蒙上一層迷霧。
台灣商研院建議,臺當局應切實推進“5+2産業創新計劃”,抵禦經濟衰退風險。民進黨上臺伊始,提出將加大資源投入,發展物聯網、生物醫學、綠能科技、智慧機械與軍工産業,後又加上高附加值農業與循環經濟,是為所謂“5+2産業創新計劃”。對於這項建議,《中國時報》社論認為,“開錯藥方”。
原因在於,“5+2産業創新計劃”在2018年共編列預算634億元(新台幣,下同),只佔去年台灣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1.7%,僅為台灣民間總消費的0.7%。而後二者對GDP增長貢獻度分別是0和0.83%。可見,試圖靠“5+2産業創新計劃”拉動經濟增長恐怕杯水車薪。
持平而論,在全球經濟大變革之下,台灣調整經濟産業結構有其必然性,而在生物醫學、智慧機械等方面,台灣的確擁有一定的技術與人才優勢。若“5+2産業創新計劃”能推進得當,不啻為扭轉台灣經濟不振與産業鏈條低端等窘況的有效方式。
但在資源有限情況下,民進黨當局出於政治考量,並未將資源花在“刀刃上”。以“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為例,當局力排眾議,4年編列4200億元,其中第一期預算總額為1071億元,是“5+2産業創新計劃”投入的1.7倍。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預算編列不均、前期調研不足、規劃理念落後等問題。
多年來,台灣生育率維持低位,導致嚴重的“少子化”問題,但“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第一期預算對此項目僅投入7.91億元;相反,在民進黨執政縣市,卻花費不菲公帑興建軌道交通及其他建設,其中許多被認為是資源浪費。
臺經濟研究人士孫克難曾在《工商時報》撰文指,“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缺前瞻、缺規劃、缺評估、缺財力、缺執行力,造成另類“五缺”問題。
另外,隨著軍公教年金改革對台灣內需的影響不斷顯現,特別是不合理能源政策的負面效果持續發酵,台灣今後一段時期的經濟發展前景難言樂觀。而尋找經濟發展“良方”之路恐多荊棘。(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
相關新聞
- 2018-07-09青創“村長”陳癸玲:希望更多臺青到大陸廣闊的鄉村逐夢
- 2018-07-09在皖台灣餐飲業者:守住台灣味道 擁抱大陸市場
- 2018-07-09我們永遠是一家人——高金素梅和20個北川羌族孩子的故事
- 2018-07-09“津臺會”上的改革開放“台灣印象”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