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七大標誌性戰役:水岸同治 修復長江

水岸同治 修復長江

 

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有關部門單位和沿江省市牢牢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做了大量工作,但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讓一江清水浩蕩奔流,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下一步將從哪些方面發力?相關省市當前工作重點在哪?

 

長江保護修復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

 

長江流域河湖密布、支流眾多,長江保護修復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實施好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

 

當前,圍繞長江保護修復,頂層設計不斷強化,協同行動步伐加快:2016年,《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去年7月,《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發佈;飲用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化工污染、固體廢物等專項整治行動相繼開展。此次《意見》更是明確了開展長江流域生態隱患和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優化長江經濟帶産業佈局和規模、排查整治入河入湖排污口及不達標水體等任務。可以説,長江保護修復的時間表與路線圖愈加清晰。

 

沿江省市的行動步伐也在加快。比如,近日,湖北省政府發佈湖北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工作方案,包括沿江化工企業專項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整治、非法碼頭整治等,提出2020年底前將完成長江沿江1公里範圍內化工企業關改搬轉(關閉、改造、搬遷或轉産),2025年年底前完成沿江1—15公里範圍內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四川省近日發起包括長江保護修復污染防治在內的八大戰役,明確到2020年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83%、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等。

 

任務要落到實處,必須敢於啃下硬骨頭

 

行走在湖北宜昌猇亭區長江沿線,原來隨處可見的煤灰堆場不見了,曾經濃煙滾滾的大煙囪也熄了火,江岸正逐漸恢復翠綠。“過去這裡是雲天商貿煤場和通達港埠碼頭攪拌中轉站,粉塵等污染十分嚴重。”猇亭區園林綠化管理局局長陳曲介紹,近兩個月來,當地清空了2500立方米煤灰,拆除了1.6萬平方米建築,通過水泥地面回填泥土、種植草木打造生態公園。

 

猇亭區江灘公園的一部分原來位於興發化工新材料産業園。為修復岸線生態,興發主動拆除22套臨江生産裝置,搬遷7萬噸草甘膦裝置等,隨後對騰出來的長江岸線進行復綠。這正是湖北向“化工圍江”宣戰的一個縮影。不止化工業,在湖北開展的長江大保護相關行動中,目前已取締關閉造紙、製革、印染等行業污染企業千余家,取締沿江非法碼頭367個,拆除圍網養殖120余萬畝。

 

當前,長江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要把已經確定的任務落到實處,需要有釘釘子的韌勁,必須敢於啃下硬骨頭。

 

在重慶市江津區,當地出臺《關於深化打擊非法碼頭和規範砂石資源集中堆放實施方案》《關於規範整治長江沿線(江津段)砂石堆場的通告》《關於加快推進長江沿線砂石堆場規範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打擊非法採砂,開展非法碼頭專項整治行動。據統計,從2005年到2016年,江津區公開拍賣採砂點83個次,採集堆放形成現有39個砂石堆場,涉及11個鎮街,估計總量近3000萬立方米。2017年8月,長江沿線砂石堆場規範整治被納入非法碼頭整治範圍後,江津區面臨的工作任務極重。在這種情況下,江津區優化調整了清運方案,明確今年底前,將長江沿岸河道管護線以下和破壞原河岸生態環境的所有砂石堆場及砂石加工廠全部搬遷清運關閉。

 

修復長江生態,既需要觀念更新,也需要制度護航

 

修復長江生態,完成一系列治理任務,真正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既需要觀念更新,也需要制度護航。

 

目前,湖北省已建立綠色GDP考評體系,考評結果作為幹部選拔任用重要依據。此外,湖北還編制了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領導幹部在任一方,留下多少“自然資産”,得交一筆明白賬。一份終身追責的“負債表”,便是一份“綠色資産”明白賬。

 

從中央環保督察到近來生態環境部的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對沿江省市的長江保護修復工作是極大的鞭策。

 

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補給區,沱江、嘉陵江等主要河流依次匯入長江,直接影響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品質。然而,四川工業結構中,傳統資源型和原材料工業、重化工業佔比近70%。由於歷史沿革,化工企業大多沿著江河分佈,排放較大、污染較重。目前,四川正在推動十大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規劃編制工作,沱江、岷江水污染防治規劃已經印發,其餘8條河流的水污染防治規劃基本完成初稿編制。同時,根據全省水環境品質現狀,組織編制了石亭江、青白江等23條污染小流域的水質達標方案,針對各流域存在的問題癥結,明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辦法。

 

今年1月,武漢長江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正式實施,沿長江兩岸的11個區(管委會)納入考核,共監測13個跨區斷面的水質,通過比較跨區考核斷面與上游入境對照斷面水質的綜合污染指數,確定跨區考核斷面水質改善或下降比例,實行水質“改善獎勵”“下降扣繳”的生態補償獎懲措施,並明確單月監測、雙月核算通報、年度算總賬。程遠州 張 文 蔣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