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孩王俞方:我在新疆考古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MAIN201808200830000224201342582

 

王俞方(右)和同學頂著烈日對出土的陶、瓦、磚殘片進行歸類整理(8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曄 攝

 

8月的新疆吉木薩爾縣北庭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烈日當頭,來自台北的女孩王俞方正在整理一堆剛出土的陶片,按口沿、腹部、底部分類,選取標本,測量、拍照、登記入庫。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MAIN201808200830000128745619430

 

王俞方將挑選出來的殘片標本進行拍照存檔(8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曄 攝

 

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係體質人類學研一的學生,王俞方選擇新疆作為自己暑期實踐考古地,是因為對新疆的嚮往:“這是一個未知的地方,值得來探索。”

 

探索,是王俞方從小的習慣。2013年高中畢業後,王俞方選擇到大陸來求學,考入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考古學專業,開啟了考古的學生生涯。

 

對於王俞方來説,來大陸上學也是一次探索。在王俞方之前,她就讀的台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並沒有學生來過大陸求學,而學校的老師也沒有這方面的指導經驗。憑著對大陸考古學的嚮往,王俞方為自己、也為同校的學弟學妹開闢了一條新的求學路。

 

2017年,經過四年考古專業學習的王俞方又選擇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繼續深造,主攻人骨研究。從廣州到北京,一路向北,王俞方對大陸越來越了解。“沙漠、黃河,這些曾經對自己來説只是地理名詞,現在都有幸親眼看見。”王俞方説。

 

王俞方説,和旅遊不同,考古需要去田野考察,需要和當地人打交道,因此會更深入了解當地的情況,打交道久了,發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重要。

 

“祖輩都生長在台灣,對大陸並沒有太多了解。以前通過網絡會對大陸有一些刻板印象,但到了這之後才發現台灣的有些媒體報道對大陸有誤解,需要多來看看,加強了解。”多年在大陸生活的經歷,王俞方認為很有必要鼓勵朋友和其他人多來大陸轉轉、親眼看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MAIN201808200830000018245131165

 

王俞方(左)正在錄入文物殘片標本的測量信息(8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何奕萍 攝

 

自7月初來到新疆後,王俞方已經喜歡上了邊疆的安靜生活,實習基地隨手可摘的香甜瓜果、夜晚佈滿繁星的天空、落日之後靜謐的小樹林,是忙碌一天之後可以逍遙享受的生活。

 

如今,王俞方已經去了新疆木壘縣的大草原、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而新疆還有更多的地方等待著她去探索。吐魯番、塔克拉瑪幹、樓蘭小河墓地、新疆博物館“保留著眼睫毛的幹屍”都吸引著王俞方。

 

“甚至父母也因我而頻繁地來大陸旅遊,九寨、西藏、張家界……走過的地方比我還要多。”王俞方笑著説,未來她也想走更多的地方,去往更廣闊的天地。(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8日電  記者何奕萍 周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