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考古專業師生:“屈家嶺文化讓我大開眼界”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07-18 09:45:47 | 來源: 新華網 |
“海峽兩岸考古教學交流基地”首個教學點17日在位於湖北省荊門市的屈家嶺考古遺址公園掛牌。來自台灣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等10所大學的28名師生代表參加了當天的掛牌儀式,並開始為期一週的交流參訪活動。
屈家嶺遺址是屈家嶺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該遺址發現于1954年,是長江中游地區發現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距今5300年至4500年,已先後經過4次發掘。
為讓台灣考古專業師生有更多實踐機會,今年4月,國臺辦、國家文物局批准在湖北設立大陸首個“海峽兩岸考古教學交流基地”。基地的首個教學點則“花落”屈家嶺。由此,這個長江中游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如今架起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橋梁。
在參訪現場,面對5000年前的稻穀遺存、各種彩陶彩杯等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物,台灣師生興奮不已,個個都新奇地看、入神地聽。“看到這麼多珍貴文物,感到震撼,對中華文化更加熱愛。”淡江大學大三學生魯曉東説。
“考古學課程講到長江文明新石器時代,必會講到屈家嶺文化。今天來到遺址現場,親眼見到這裡出土的文物,感到既新奇又親切。”台灣大學人類學大四學生甘聿群説。
除了參訪活動,屈家嶺教學點還將分批次安排台灣大學生進行實習,參與屈家嶺考古發掘。台灣輔仁大學大四學生吳映蓁接下來就將留在這裡實習5個月,吃住都在考古發掘工地。
“屈家嶺文化讓我大開眼界。我一定要珍惜這個機遇,多學點考古文化知識。”吳映蓁説,大學念的是歷史專業,對考古很感興趣,準備明年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研究生。參加交流和實習,就是想向大陸的文物考古專家取經,增加田野實踐經驗。
“平時只能帶學生讀書,這次有機會帶他們來實地觀摩交流,很欣慰。這對我們的中國歷史和考古教學幫助很大,希望能持續下去。”帶隊的台灣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遊逸飛説。(新華社武漢7月17日電 記者俞儉)
相關新聞
- 2018-07-16“海峽兩岸考古教學交流基地”落戶湖北
- 2018-05-23龐貝古城發現極罕見陽臺
- 2018-03-30河南滎陽青臺遺址發現疑似北斗九星祭祀區
- 2018-03-29“中國陶瓷重鎮”延續千年陶瓷文化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