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新一輪人工智能政策密集落地

上海發佈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路線圖

 

央地新一輪人工智能政策密集落地

 

專家稱産業面臨技術融合等挑戰,下一步將以需求引領發展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17日召開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獲悉,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千家,位居世界第二。我國逐步走出了一條需求導向引領商業模式創新、市場應用倒逼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創新的獨特發展路徑。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貴州等20省市出臺了人工智能産業政策。專家稱,下一步將堅持以需求引領發展,強化基礎研究和基礎設施,激發微觀主體創新活力,大力加強人才培養。

 

人工智能産業政策密集出臺

 

未來,上海將建設60個左右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和100個以上人工智能應用示範項目,打造3-4個人工智能特色小鎮和5個人工智能特色示範園區。這是記者17日從上海人工智能産業規劃政策發佈會上獲得的信息。《關於加快推進上海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的實施辦法》同日發佈,圍繞集聚人才、技術創新、資本力量等五個方面提出了22條具體舉措。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馬春雷表示,上海要抓住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上海科研人才密集、數據資源豐富、政策制度健全等優勢,順應發展需求,堅持目標引領,加強統籌協同,以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為抓手,推進新技術、新模式深度應用落地,加快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發展,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強有力支撐。

 

事實上,出於對産業高度重視,我國很早便開始了人工智能産業的政策佈局。2015年7月,國務院出臺《關於積極推動“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培育發展人工智能産業,並將人工智能列為11項重點行動之一。從2016年起,已有《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多個國家層面的政策出臺,我國逐漸形成了涵蓋計算晶片、開源平臺、基礎應用、行業應用及産品等環節較完善的人工智能産業鏈。

 

隨著中央層面産業政策的不斷出爐,各地對人工智能産業也日益重視。從2016年開始,上海、北京、浙江、廣東等地陸續出臺了地方性産業政策和措施。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貴州等20省市出臺了人工智能産業政策。

 

業內普遍認為,我國人工智能産業政策體系已基本成型,正在形成良好的央地聯動效應。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通過出臺有針對性的具體政策,一方面可以促使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應用,加速人工智能應用市場成型;另一方面,還有助於産學研快速整合,形成完備的人工智能産業生態,有利於人工智能産業在未來做大做強。

 

《經濟參考報》記者此前已從多個權威渠道獲悉,未來我國還將出臺多個細化措施,鼓勵人工智能産業發展。主要包括針對人工智能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財稅優惠政策的産業落地政策類;推進各類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類,如推進人工智能創新基地建設等;以及制定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類。

 

“AI+”成實體經濟新動能

 

9月5日,工信部官網公示了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名單。據了解,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名單分為核心基礎産品等九大類,包括大華股份、雲天勵飛、寒武紀、深醒科技、科大訊飛等106家科技公司的106個項目上榜。

 

除了上榜的企業外,我國從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企業,遠多於此。大會期間發佈的“全球人工智能産業地圖”顯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高達1040家,位居世界第二,是全球人工智能發展高地之一。

 

對此,百度創始人兼董事長李彥宏表示,人工智能在技術當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隨著近幾年人工智能技術爆髮式的進步,演算法、算力和數據之間的良性循環,對産業升級和經濟變革的影響越來越突出,並將在未來幾十年為産業和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能。“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説,至關重要的還是如何在時代趨勢下,率先擁抱人工智能,做一個成功的人工智能技術擁有者,儘快使自身人工智能化,贏在起跑線上,為未來提供發展的動力。”李彥宏坦言。

 

鄔賀銓表示,製造業的發展趨勢是數字化、網絡化和智慧化,智慧製造需要人工智能來賦能。人工智能可以用在製造業的所有環節。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還在發展之中,未來其影響將超出我們的想像。企業是智慧製造實施的主體,人工智能在企業的應用需要企業數字化轉型來適應,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永遠在路上。

 

人工智能重構産品與模式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一輪産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産生極其深刻的影響。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已經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不僅能帶來生産效率的提升,還會催生新的産品與模式,推動整個産業鏈的重構。

 

以騰訊為例,騰訊今年提出的目標是,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公司全力開放資源,堅持“連接一切”,將作為互聯網工具箱,做商業最強連接器,促進新經濟和傳統經濟的融合。從打造技術能力到全方位行業通用解決方案落地,全面佈局騰訊人工智能生態。

 

“數字化、網絡化和智慧化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人工智能是我們‘數字工具箱’中的制勝法寶,它與大數據、雲計算共同構成了新型基礎設施。”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

 

對此,李彥宏也表示,對於每一個立志於人工智能化的公司來説,一方面要有高效持續積累的大量優質獨特的數據,使得這些數據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創新燃料。另一方面,也要具備連接人工智能技術、平臺的能力,以開放的方式借助人工智能從數據當中挖出金礦。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技術的成熟與應用場景的鋪開,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智慧手機、智慧家居、智慧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等産品與應用場景的普及與發展,人工智能正逐漸從雲端向邊緣側的嵌入端遷移,實現智慧在雲和邊緣之間流動,這對人工智能演算法、終端、晶片都提出了新的課題與挑戰。李彥宏還認為,“每一次技術革命都伴隨著大量的人工被機器所替代,同時也有大量新的機會被創造出來,新的産業會蓬勃興起,層出不窮。”(記者 鐘源 侯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