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經驗——訪世行行長金墉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日前表示,40年的改革開放令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數億人口擺脫貧困,中國經濟轉型和改革開放的歷程將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經驗。

 

金墉將於11月1日至7日訪問中國,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主要國際經濟組織負責人的“1+6”圓桌對話會等系列活動。

 

金墉在啟程訪華之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高度肯定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世行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已從1978年的1.5%升至目前的約15%,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300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7300美元(按2011年購買力平價計算)。

 

金墉表示,世行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世行與中國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時任世行行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訪問中國,中國與世行已是38年的合作夥伴。

 

金墉認為,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對於世行非常有用,“了解中國走過的道路、作出的歷史性決策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的影響,可以為那些希望在他們的國家取得類似成就的決策者提供參考”。

 

在他看來,其他發展中國家從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中可以學習兩條具體經驗:第一,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民眾脫貧的基礎;第二,集中持續的減貧努力貫穿于整個改革開放期間,扶貧工作從一開始就得到中國政府最高層的支持,並成立了專門機構負責扶貧工作。

 

在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同時,目前中國政府正大力優化營商環境。訪華期間,金墉將出席一場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高級別國際研討會。研討會旨在介紹中國政府為中小企業優化營商環境採取的改革措施,並分享國際最佳實踐範例。

 

他表示,世行已準備好通過智力共享、政策建議、技術援助,以及吸收世界先進經驗,為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和改革開放提供支持。同時,世行也承諾向其他國家展示中國成功的改革,幫助他們學習中國出色的改革經驗。此外,通過世行的國際開發協會、南南合作倡議,以及中國提出的中非合作等倡議,世行與中國正在國際發展議題上加強合作。

 

談到即將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金墉説,世行讚賞中國政府近期宣佈降低一系列産品的進口關稅,支持中國擴大進口和解決全球貿易不平衡的舉措。

 

金墉表示,世行向來支持開放貿易,因為貿易是經濟增長的引擎,會創造就業、減少貧困和增加經濟機會。自1990年以來,開放貿易支持經濟增長已令十億多人脫貧。

 

金墉指出,當前對貿易緊張局勢的關注,阻礙了進一步貿易改革充分發掘全球經濟的潛力,“我們需要進一步增強全球貿易體系”。他表示,世界經濟在信息技術、電子商務、服務等領域的根本性變化尚未在全球貿易政策中得到體現,繼續開放這些領域將有利於進一步促進競爭、提高生産率和生活水準。與貿易相關的改革在促進農村經濟、小企業發展和女性經濟賦權等方面也將發揮重要作用,有助於推動實現更加包容性的增長。

 

談到“一帶一路”倡議,金墉認為,“一帶一路”除了重點關注基礎設施建設,更應聚焦于更廣闊的互聯互通和一體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必須改善海關程式、投資環境和推動貿易便利化,才能從基礎設施投資中獲取最大發展利益。

 

金墉表示,世行已準備為一些有興趣的成員提供支持,幫助他們從“一帶一路”項目中獲得最大化的發展利益。他指出,世行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擁有諸多優勢,包括參與類似項目的經驗、覆蓋公私行業的獨特機構設置,擁有擔保、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等一系列金融和非金融服務等。

 

他還透露,世行正對“一帶一路”的經濟影響進行全面研究,同時與中國機構在“一帶一路”項目標準設定方面開展合作。(新華社華盛頓10月31日電 記者 高攀 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