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自貿試驗區:探路國際貿易“內陸時代”

151項改革試點任務已落地實施122項、構建“陸上國際貿易規則”初顯成效、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新興産業集群加速形成……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運營一年多以來,對西部地區開放發展的示範帶動效應正在顯現。

 

2017年12月22日,重慶終極汽車貿易公司從德國進口的一批汽車,搭乘中歐班列抵達重慶自貿試驗區西永片區。這是全球第一單用“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結算的國際貿易貨物。

 

“根據國際貿易慣例,只有海運運單具有金融屬性,可作為信用憑證融資押匯。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首次賦予鐵路運單金融屬性,將大大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重慶終極汽車貿易公司總經理陳忠正説。

 

長期以來,全球貿易處於“得海洋者得天下”的“海洋時代”。近年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沿線國家和地區響應和支持,沉睡千年的古絲綢之路正在甦醒,全球貿易正在迎來與“海洋時代”並存的“內陸時代”。

 

“海洋時代”形成的國際貿易規則,是制約陸上國際貿易活動順利開展的主要障礙。重慶自貿試驗區將探索構建陸上國際貿易規則作為核心改革任務之一。重慶市商務委制度創新處處長張葵説,重慶自貿試驗區正在將“海洋規則”複製到陸上貿易活動中,並最終形成國際標準。截至目前,重慶已運用“鐵路提單信用證”實現進出口總額超過1億元。

 

陸上國際貿易規則的缺失,也表現在內陸地區國際物流通道的不完善。依託中歐班列拓展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功能,也是重慶自貿試驗區探索構建陸上國際貿易規則的重點任務之一。

 

2017年12月28日,一聲汽笛響起,首列從長江果園港始發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出站臺,開往1.1萬公里外的德國杜伊斯堡。

 

這標誌著中歐班列與長江黃金水道無縫銜接的“最後一公里”正式打通,每箱水鐵聯運的貨物將節約1000元左右的轉運成本。

 

與此同時,重慶向南經廣西北部灣抵達新加坡等東盟國家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已實現雙向“天天班”運行,中歐班列(重慶)也已成功開通直達越南的國際班列和直達俄羅斯的“渝滿俄”班列。

 

“依託自貿試驗區的改革紅利,重慶已擁有東西南北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通道體系。”中國交通物流協會聯運分會秘書長李牧原説,重慶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戰略地位得以凸顯。

 

營商環境曾是我國西部地區開放發展的“短板”。一年多以來,重慶自貿試驗區推進制度創新,努力營造適應國際貿易“內陸時代”的營商環境。

 

如今,負面清單、一顆印章管審批等創新舉措均已在重慶落地。重慶自貿試驗區正在推進“多證合一”和“證照分離”改革,還自主創新實施商事主體註冊登記“五辦”(網上辦、馬上辦、隨地辦、輔導辦、幫你辦)等,開辦企業的時間已從20個工作日縮短至最快3個小時。

 

重慶還在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率先運行大數據信用監管信息平臺,對誠信守法、一般失信、嚴重失信和被吊銷證照及納入“黑名單”的企業採取相應監管機制,並進行動態調整,為誠信守法企業創造更為寬鬆的經營環境。

 

重慶愛持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享受到“改革紅利”的企業之一。這家主營電子商務的企業目前已吸引5000多家商戶入駐。

 

“以前註冊企業往往需要至少兩周以上,現在一天就能辦好,而且作為誠信守法的A類企業,每年僅有一次隨機性聯查,企業能將全部精力用於經營,這也激勵企業誠信守法經營,以保持良好的信用評級。”企業創始人張稷一説。

 

此外,重慶口岸還創新實施海關監管“四自一簡”(自主備案、自行確定核銷週期、自主核報、自主補稅、簡化業務核準手續)等舉措,口岸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企業業務協調時間節省50%以上。

 

改革紅利正在成為吸引新興産業集聚的“磁石”。百度、阿裡巴巴、騰訊、商湯科技人工智能、金泰克記憶體生産基地等重點項目實現落地,智慧産業加速在重慶聚集。航空、健康、金融等高端産業集群也正在加速形成,如新加坡新科宇航、美國ARR、新加坡萊佛士醫療集團、美國石溪中學等標誌性項目落戶重慶自貿試驗區,首家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及合資醫療保險機構正在籌建。

 

截至今年10月底,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註冊2.06萬戶,註冊資本總額1725.39億元,其中新增外資企業註冊347戶,註冊資本24.05億美元;共引進項目1605個,簽訂合同(協議)金額4848.14億元。(新華社重慶11月23日電記者 趙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