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祈:傳統戲曲 貴在創新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2-13 10:12:41 | 來源: 人民網 |
“國光”劇團實驗京昆劇《天上人間李后主》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王安祈
“國光”劇團新編實驗昆劇《繡襦夢》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從老一輩鄉愁的慰藉到年輕藝文愛好者的心頭好,京劇在台灣傳承發展的主要方向,經歷了由搬演傳統老戲到全新編創的變遷。“台灣的創新風氣很早就有了,30多年前已經在提倡,而且是主流,年輕人特別喜歡。”台灣知名劇作家、戲曲研究學者、“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告訴記者。
上世紀80年代,王安祈為台灣“雅音小集”京劇團寫劇本,見證傳統京劇與現代劇場的初遇。去年底,王安祈編創的第30部實驗京昆新戲在台灣演出,今年春天還將在上海展演。“劇種類型不是框限,而是創作的手段。”王安祈將京劇、崑曲、舞臺劇等融為一爐,在每次創作中探索新的可能。
這一代人該有自己的創作
記者:從當代傳奇劇場到“國光”劇團的新編戲,台灣在京劇創新上備受矚目。為什麼戲曲創新能成為業內共識,這種風氣始於什麼時候?
王安祈:在兩岸分隔初期,台灣的文藝政策是復興中華傳統文化,京劇團大部分在演老戲。直到上世紀80年代,我給“雅音小集”編新戲的時候,還有人質疑為什麼一定要編新的,為什麼不只演《四郎探母》就好?
現在完全沒有這種聲音了,反倒是追問明年編什麼新戲,今年為什麼只有一部新戲。京劇創新的風氣,在台灣形成有30多年了,就覺得一定要編新戲,要用新方法和劇場觀念來排演。
從演出量來講,還是傳統戲比較多,因為現成的傳統戲有那麼多。我們創作一部新戲要花好多時間,所以每年就推出一兩部,大概最多三部,但社會關注度還是集中在新戲上。
記者:有人認為因為台灣在戲曲人才培養上有欠缺,演員傳統功力不夠。如果走創新的路子,其實可以掩蓋一些不足。
王安祈:這是事實,我一開始在“國光”劇團覺得非做新戲不可時,有一層思考也是這樣。不過我最根本的思考是,這一代的人該有自己的創作。21世紀的人,京劇不能永遠演的是清朝那些戲,崑曲不能永遠演的是明朝的《牡丹亭》。
大家知道要有現代散文、現代詩歌,那為什麼沒有現代戲曲?這是我們最主要的使命和職責。大陸也一樣,兩岸都需要有當代的創作。
把戲做成當代精緻藝術
記者:“國光”劇團的新編戲有時會融合不同劇種,乃至加入舞臺劇、交響合唱的元素,會不會有熱愛傳統戲的觀眾表示難以接受?
王安祈:我有個朋友是香港的老觀眾,現在已經快80歲了,他看過馬連良、張君秋、裘盛戎(均為大陸京劇表演藝術家)的演出。每年“國光”劇團演新戲,他和妻子就從香港來台灣看。他説香港演的大都是傳統戲,他們覺得不過癮,想看到新鮮的現代劇場的戲,雖然唱得可能沒有大陸各地戲曲名家好,但整體作品很好看。
我帶“國光”新戲去香港演出前有點擔心,因為那是大陸的京劇名角常去的地方,香港觀眾怎麼會接受台灣的京劇團?結果發現他們喜歡我們整個的節目。我們今天看的節目,拿來比較的不一定是國家京劇院、上海昆劇團,而可能是香港芭蕾舞團、香港管弦樂團,是所有的表演藝術節目,現在應該是廣泛的相互吸納的概念,而不是限于純粹京或昆的劇種。
記者:您在編創新戲時主要的出發點是什麼?
王安祈:我們要把戲做成當代的精緻藝術。今天京劇是什麼?雖然是古典形式的,但卻是現代劇場的戲。“國光”劇團新編京劇《快雪時晴》到香港去演,香港觀眾非常喜歡。他們説沒想到傳統戲曲能以這樣現代的面貌來呈現,西皮二黃能跟交響樂、合唱團結合得這麼好,舞臺上還有水墨投影。
選擇什麼題材,該用什麼方式,比如《快雪時晴》展示了王羲之的書法,當然用水墨投影,這點就不用去批評。科技要不要加到戲曲裏來,不是形式上的問題,而是出於內在的必要性。
藝術其實是相通的
記者:台灣現在只有溫宇航(原大陸知名小生演員,後加入“國光”劇團)出自崑曲科班,京劇演員演昆劇,也是台灣的戲曲界比較突出的現象。
王安祈:台灣沒有崑曲科班,所以京劇演員要跨行去學崑曲。台灣戲曲學院畢業的年輕人考進“國光”劇團後,還要接受在職訓練。劇團每年會請幾批大陸名家來教,或者把團員送到大陸去學。
“國光”基本上是京劇團,我努力把溫宇航找來,是叫他學京劇的,可因為我自己也很喜歡崑曲,所以希望劇團有些戲能實現京昆融合。我考慮的是作品的概念,它怎麼能更好地呈現,怎樣把適合表現的手段放進去,而不是糾纏于劇種的概念。
大陸的崑曲名家梁谷音的“鬼步”令人稱道,大家都覺得崑曲的“鬼步”是最好的,但其實她是從京劇學的。劇種間相互學習吸收,藝術本來就可以互通。“國光”劇團新編戲的票時常售罄,台灣觀眾可能是出於對廣泛藝文的熱愛,沒有説只喜歡哪個固定劇種,有好的演出都會去支持,這批愛好者的數量比較多。
記者: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去年底在台灣演出《西樓記》,導演是台灣人,他也為“國光”劇團排過新編昆劇。兩岸在導戲的思路上是否有不同?
王安祈:去年“國光”劇團和日本合作的新編實驗昆劇《繡襦夢》,結合了日本的三味線音樂,看來一切極簡,卻通過細節處理讓整個戲情味深厚,體現了台灣導演王嘉明的功力。王嘉明本來是台灣現代劇場界的鬼才頑童,卻成了崑曲的知名導演。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會找王嘉明排戲,他有很多時間都待在南京。
大陸的戲曲導演以內行演員為主,屬於圈內人,他們可以把戲排得很好,不過導演還是更多需要進行視覺處理和其他調度。大陸有點排斥話劇導演來排戲曲,台灣這邊不會排斥,而是很歡迎現代劇場的導演加入,從他的視角來呈現戲曲的另一種面貌。(記者 張 盼)
相關新聞
- 2019-02-12鄉音難改 根在雲南——雲南媒體團走進台灣土庫村
- 2019-02-12茶香、舞獅、雜技——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為台灣春節添年味
- 2019-02-11洪惟助:崑曲交流 兩岸典範
- 2018-11-29白先勇:崑曲《牡丹亭》喚醒青年學子民族文化意識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