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間的對話讓世界變得更好——訪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馬修·特林卡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9-05-08 15:45:43 | 來源: 新華網 |
3月28日,在位於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馬修·特林卡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馬修·特林卡日前在堪培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澳中兩國文化交流頻繁、聯繫緊密,文明之間的對話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新華社發(潘翔越攝)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馬修·特林卡日前在堪培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澳中兩國文化交流頻繁、聯繫緊密,文明之間的對話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坐落在堪培拉市中心伯利·格裏芬湖畔的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2001年正式對外開放,特林卡從2014年起任館長。
特林卡説,原住民文化是澳大利亞文化特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片土地上有數萬年人類生活的歷史,許多原住民在這片大陸上生息繁衍,澳大利亞同時也是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國家,“移民文化把我們和全球歷史聯繫在一起,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逐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為澳大利亞現代社會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談及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和中國的博物館之間的合作,特林卡説,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和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自從博物館正式開放以來,我們已經到中國舉辦過三次展覽。2002年我們第一次到海外辦展就去了廣州,接下來是2010年到中國美術館,2018年首次去中國國家博物館辦展。”
“當我們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時,我們會在這個過程中更了解自己。”特林卡説,通過兩國博物館間的交流,希望澳大利亞人和中國人可以相互學習,加深對彼此的了解。
多年來,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與中方合作夥伴一直通過互派工作人員、合作辦展等方式加強合作。去年,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150多件珍貴的土著藝術家樹皮畫赴華進行巡展,作為交換展覽,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百餘件書法和繪畫作品今年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展出。這個名為“中國藝術的歷史表達”的展覽今年4月5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展品中包括中國國寶級書畫珍品《乾隆南巡圖》的複製品。
特林卡還説,儘管澳中兩國文化不同,但國家間的文化聯繫非常緊密。他希望今後與中國博物館擴展合作渠道、增加合作方式,使兩國間的文化紐帶更為牢固。(新華社堪培拉電 記者白旭 潘翔越 參與記者:周子寒)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