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一個普通中國家庭能做什麼?

幾年前,在法國巴黎氣候大會會場的4號廳,北京市房山區一個普通中國家庭低碳環保生活的故事被印在宣傳單上,作為樣本家庭向各國參會者發放,讓人們看到中國老百姓對低碳環保生活的執著追求。

 

歐陽湘萍一家居住在房山區閻村鎮綠城百合公寓,是一個三世同堂的四口之家。在老一輩的影響下,她和家人一直踐行著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同時積極影響著身邊人。

 

“低碳環保生活並不是以降低生活品質為代價,而是從改變一些生活習慣開始。”歐陽湘萍説,過去她家每月要用200多度電,直到在一次講座中得知,家用電器待機時仍然會耗電,開始堅持“硬斷電”後,每月家庭用電總量下降了七八十度。

 

在入住百合公寓之初,歐陽湘萍曾參加“自然之友”低碳家庭改造項目,對堅持低碳環保理念産生了進一步影響。改造過程中,她將許多低碳觀念應用於家庭裝修佈局上。比如,用磚砌廚衛櫃體,避免櫃體在濕度大的環境下老化更換帶來的浪費;使用硅藻泥、綠植調節濕度,同時利用窗簾等調節溫度,炎熱的夏天不用開空調,而冬季採暖則使用每平方米只需10元的低能耗地暖。

 

一家人自行設計的家庭中水回收利用系統,可以充分使用每一滴水資源:首先,歐陽湘萍在洗衣機下方壘起一個40釐米高的蓄水池,平時可以把洗衣機的排水攢起來;其次,在洗衣機上方的空間安裝了一個200升的水箱,並在蓄水池邊裝了一個小型水泵,等蓄水池水滿了就用水泵抽到水箱裏儲存;還用軟管將水箱與馬桶相連,這樣水箱可以隨時為馬桶水箱補水。家裏的洗澡水,歐陽湘萍也都用浴缸存住,這樣當水箱的蓄水軟管放到浴缸時,洗澡水也能回收到水箱中進行二次利用。

 

此外,歐陽湘萍還給水龍頭安上了“節水嘴”。每當看見洗手時水嘩嘩地流,歐陽湘萍都會覺得心疼,於是她找到了一種安裝在水龍頭上的“節水嘴”。這是一個觸碰式的小按鈕,每次在抹肥皂時只要用手背輕輕一碰,就能把水流臨時關閉,抹完肥皂再一碰,水又流出來了,這個小裝置節約了以前洗手用水量的一半。

 

對於家裏的“節水經”,歐陽湘萍24歲的兒子曾經有些抵觸。“他對我説,一噸水才幾元錢啊?費這個勁兒幹嘛?我告訴他,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如果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能從自己做起,節約一點水,積少成多,將會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讓歐陽湘萍高興的是,家中的節水“實驗”讓兒子的觀念悄悄發生了轉變,“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他都會給身邊的人分享家裏的一些做法。”

 

在歐陽湘萍的家中,瓜果皮也幾乎全部用來自製酵素,這些酵素既可以做花肥,也可以用來製作清潔用品。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洗潔精等化學製劑使污水污染度高,不利於回收再利用。為了最大限度地節約並回收利用這部分水,歐陽湘萍一家人用瓜果皮、菜葉等自製環保酵素代替洗潔精。“3份果皮加10份水再加1份紅糖,用大礦泉水瓶密封儲存3個月以上,每次洗菜用兩瓶蓋就可以代替洗潔精、果蔬凈,洗碗時和茶籽粉一起用,刷完的鍋碗和用洗潔精效果一樣,還可以代替芳香劑洗衣服除異味,下水管堵了也可以用它去疏通。”歐陽湘萍説。

 

抽油煙機裏的廢油加上燒鹼,被用來做成了肥皂,洗滌用品都是有機的,沒有化學添加劑;蔥皮、土豆片以及園子裏的枝葉、快遞箱紙殼之類的垃圾,也被用來做堆肥;陽臺加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一年四季基本上都能用……實際上,歐陽湘萍家還有很多低碳環保生活的“小竅門”,讓人眼前一亮。

 

歐陽湘萍一家在享受自己的低碳節能生活的同時,也積極關注公益環保事業。長期以來,她和兒子利用業餘時間,以志願者身份積極參與多個公益項目,如低碳家庭展示活動、廢棄物與生命課堂、藍天實驗室的公益講座行動等。“低碳環保不僅能讓個人生活變得簡單快樂,更是對資源的保護和充分利用。”歐陽湘萍説。(記者吳文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