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信者無事不擾 失信者時時不安 新型信用監管來了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7-19 10:34:17 | 來源: 人民日報 |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國新辦18日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負責人解讀《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企業壓力會更大?
實行差別化監管,探索建立信用修復機制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介紹,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重點內容,主要體現在全生命週期、分級分類監管、大幅提升失信成本、信息充分共享和依法依規充分公開、大數據監管、更注重市場主體權益保護以及法治化標準化規範化等7個方面。
出臺《意見》的目的是全面加強信用監管,有人擔憂:這是否意味著企業承受的監管壓力會更大?
對此,連維良表示:“分級分類監管是信用監管最突出的特點。”信用監管將根據不同企業的不同信用狀況實行差別化監管措施。對於信用狀況好、風險小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盡可能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影響;對於信用狀況一般的市場主體,則執行常規的抽查比例和頻次;對於存在失信行為、風險高的市場主體,則增加抽查比例和監管頻次。“一句話概括,信用監管要讓守信者無事不擾,讓失信者時時不安。”
那麼,如何對企業進行分類?怎樣確定某家公司處於何種信用類型?《意見》明確建立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制度,即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和行業信用評價為主要依據,同時充分採用第三方機構和行業協會商會的評價結果。此外,還建立了企業自願信息註冊制度,企業可以主動提供自己的信息,使信用評價更加客觀。
“信用評價主要服務於政府監管和企業信用建設,評價結果不直接用於失信懲戒。”連維良表示,企業只有被列入了“黑名單”才會被實施聯合懲戒,而列入“黑名單”要嚴格依據細分領域的相關辦法和程式規範。
失信當嚴懲,但許多企業更關心的是失信之後,該如何進行信用修復?
“探索建立信用修復機制是《意見》的重要創新舉措。”連維良説,不少失信主體的失信行為有時並非主觀故意,且絕大多數有糾正失信行為的強烈意願,開展信用修復,對於激勵企業誠信經營、提升全社會的誠信水準意義重大。“信用修復不是簡單的‘洗白記錄’或‘退出懲戒’,而是有前提、有程式、有限度的失信整改過程。下一步將加快完善信用修復的相關法律法規。”
信用破産制度將引入?
將主要針對信用風險壓力的緩釋,為聯合懲戒提供法律支持
此次《意見》既是信用建設新的頂層設計,也是不同行業和基層成功實踐經驗的總結。
以防範各種類型債務違約風險為重點,人民銀行近年來通過市場、政府和法律三種手段強化了信用約束。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透露,下一步將逐步研究把“信用破産”制度引入相關信用監管領域,包括個人、企業和地方政府信用破産制度。“信用破産將主要針對信用風險壓力的緩釋,為聯合懲戒提供強大法律支持。”
今年,全國共有2569.31萬戶企業取得納稅信用級別。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負責人張維華介紹,通過在制度建設、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等方面發力,目前我國納稅信用整體水準呈逐年提升趨勢。
在差別化信用監管、落實守信激勵方面,海關總署企管司負責人張秀清介紹,目前,海關已經建立較為完善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根據企業的信用狀況,將進出口企業分為高級認證企業、一般認證企業、一般信用企業和失信企業四類。“今年上半年對失信企業查驗率高達98.12%,而對高級認證企業查驗率不足0.5%。”
近年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積極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管司負責人庹登夫介紹,今年雙隨機抽查覆蓋企業比例將達到5%。同時,加強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經營異常名錄實有市場主體518.97萬戶,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實有54.17萬戶,通過中央部門協同監管平臺,將失信企業信息推送至各相關部門,推動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局面。
從地方上來看,上海市浦東新區探索建立了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六個雙”政府綜合監管“浦東樣本”,其核心內容包括“雙告知、雙反饋、雙跟蹤”的證照銜接和“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的協同監管。據介紹,2017年以來,浦東新區累計開展“照後證前”跟蹤檢查3.4萬餘次,發現無證經營並作出處罰500多戶次。浙江省全面部署實施信用“531X”工程,對五類主體全面開展公共信用評價。
對守信者有何激勵?
獲得更好的行政、融資、公共服務,更低的監管、交易成本
目前對於失信者的聯合懲戒措施有很多,如何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激勵措施讓守信者獲得實惠?
連維良介紹,當前守信聯合激勵也在積極探索和加快豐富當中。前不久,針對激勵誠實守信個人的措施向社會徵求意見,得到廣泛支持。讓守信者得實惠,將從“三個更好、兩個更低”上下功夫,即更好的行政服務、更好的融資服務、更好的公共服務,更低的監管成本、更低的交易成本。
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而言,值得注意的是,現下我國不同省市都有各自的社會信用體制試點,如何有機整合成一個全國範圍內統一的機制,讓失信者無處躲藏?
“讓信用體系有效對接,背後是各地信用信息如何共享和獎懲措施如何跨地應用的問題。”連維良表示,目前,已構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系統和市場化信用信息共享系統。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之間已經實現打通。下一步,共享的深度和水準要在完善法律法規的指導下有序推進和提升。
另外,對於措施共用問題,連維良指出,在現階段,對於失信懲戒措施全國是統一的,也允許地方結合實際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細化和完善。也就是説,在一地失信,在其他地方也會受到約束乃至懲戒。
“信用建設水準提高越快,信用信息共享的範圍和程度越高,失信主體付出的代價就會越大。”連維良説,市場主體最好的辦法是不失信,如果有失信行為要儘快徹底糾正。
相關新聞
- 2019-07-19國家發改委:嚴重失信者將永久禁入市場
- 2019-07-19中國探索建立信用修復機制
- 2019-07-10中國將建立實施快遞行業失信主體“黑名單”制度
- 2019-06-13國務院:加強信用監管 打破部門壟斷和信息“孤島”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