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間太空競賽從未停歇 人類正面臨現實版“星球大戰”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9-07-22 15:00:38 | 來源: 央視網 |
7月20日,是人類首次登月50週年紀念日。
1969年7月20號,當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踩下第一個人類腳印時,他所説的那句話:“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至今家喻戶曉,讓人感慨不已。
那之後,人類對月球、對太空的探索從未止步,國家間的太空競賽也從未停歇。
美國《政客》雜誌甚至認為,人類正面臨一場現實版的“星球大戰”。
在美國佛羅裏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休斯敦的約翰遜航天中心,帶有登月50年標誌的紀念品連日來持續熱賣。
美國民眾 肯·庫恩(Ken Kuhn):
那些宇航員就像搖滾明星
那個時候成為一名飛行員或宇航員
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比現在更加不容易
每一次航天飛機的發射
都會進行電視轉播
可以説萬眾矚目
比今天的關注度更高
這是(我們)兒時的記憶
在華盛頓特區,約110米高的土星5號火箭圖像映射在華盛頓紀念碑上。
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內,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登月宇航服向公眾展出,還有來自太空的祝福。
國際空間站美國宇航員 考奇:
回首50年前的登月行動
我們會想起包括
工程師 宇航員等
許多人在內的航天團隊
為之付出的努力和犧牲
讓美國人在上世紀60年代末
實現了登月夢想
那一刻是屬於世界的
人們都為之驚奇
1969年7月20號,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將左腳踏上月球表面,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第一次踏上月球。當時,全球有6.5億人觀看了這次登月電視直播。
此後,從1969年到1972年,美國國家宇航局共執行了7次登月任務,總共有12名宇航員踏上了月球表面。
1972年,美國宇航員塞爾南完成登月任務,此後,再也沒有人類去過月球。
如今,人們在紀念登月50週年時,除了懷舊,更多了對月球新的憧憬。
美國總統 特朗普:
我今天簽署的指令
將讓美國太空項目的重點
放在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和發現上
這是自1972年
美國宇航員(最後一次)登月以來
邁出的重要一步
2017年1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佈美國將“重返月球”。
美國總統 特朗普:
這次我們不僅將在月球表面
插上國旗 留下腳印
還將為未來的火星探索打下基礎
去探索更廣闊的太空
2019年初,美國副總統彭斯給出了“重返月球”計劃的截止日期,計劃在2024年把兩名宇航員送往月球南極點。
為何是2024年?
美國《大西洋月刊》認為,假如特朗普獲得連任, 2024年就將是他總統第二任期的最後一年,特朗普希望通過實現“重返月球”,在大事年表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美國宇航局將此次“重返月球”計劃命名為阿爾忒彌斯。
古希臘神話中,阿爾忒彌斯是阿波羅的姐姐。
按計劃,美國宇航局將通過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簡稱SLS火箭,和"獵戶座"探空飛船將宇航員送抵月球。SLS火箭擁有4000噸的推力,是美國歷史上推力最大的火箭,比1969年將阿波羅11號送入太空的"土星"5號火箭的推力多出660噸。
美國宇航局局長 吉姆·布裏登斯廷:
這一次登月
將和以往完全不同
我們的目標是讓登月
成為可持續的行為
換言之
我們要實現隨時登月
而且能夠抵達月球表面任何地點
這樣才能保證我們不會錯過
在月球上找到水冰這樣的重大發現
這一發現足足晚了近40年了
和50年前不同,在本輪探月道路上,美國並非獨行者。
不久前,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宣佈,正在打造用於執行載人登月任務的"葉尼賽"型超級重型運載火箭,在未來執行月球和火星等深空探測任務。俄羅斯預計將於2031年完成首次載人登月計劃。
歐洲空間局則提出國際“月球村”概念,致力於在2050年前將歐洲宇航員送上月球。
2018年12月,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之旅。中國計劃在2022年建成中國空間站並對國際開放,在2030年前實現宇航員登月計劃。
此外,日本和以色列也都已向月球發射了探測器。
印度原計劃于7月15號發射全球首個到達月球南極進行科研探索的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但由於技術故障,最終取消了原定的發射計劃,改為22號再次發射。
各國紛紛將目光瞄準月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2009年在月球南極的重大發現。
美國宇航局局長 布裏登斯廷:
2009年我們取得了重大發現
在月球南極點發現了
上億頓水冰
水冰可以支持生命的存在
是可呼吸的空氣
可飲用的水
也可以成為火箭推進劑
航天飛機的推進劑就源自氫和氧
它們也可以成為SLS火箭的助推劑
隨著月球水冰的存在被證實,2017年美國公佈“門戶”計劃,希望在2024年前後,在月球軌道上打造名為“門戶”的“深空運輸站”,將其作為人類探索月球及火星的基地。火星被認為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美國宇航局局長 布裏登斯廷:
我們必須要學會如何
在另一個星球生活和工作
到達月球只需要三天
但去火星需要花上幾年時間
我想強調的是
我們的最終安居之所不在月球
而應瞄向更廣闊的世界
那就是火星
月球只是個跳板
火星才是目的地
不過,美國宇航局能否在2024年讓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還取決於另一個重要因素:錢。
今年5月,特朗普要求美國國會額外撥款16億美元,用於“重返月球”計劃,但遭到眾議院撥款委員會的拒絕。
7月,美國宇航局局長參加聽證會時表示,“重返月球”計劃可能需要國會在未來5年額外撥款200到300億美元。
經費緊張,月球似乎可望不可及。 不過,和50年前不同,如今,商業公司在太空探索行動中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多家美國公司都在排隊等候來自“重返月球”計劃的大單。
其中最醒目的包括矽谷鋼鐵俠馬斯克的spaceX 公司,還有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公司。
2018年10月,美國宇航局與藍色起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美國宇航局將向“藍色起源”提供飛行軌道及潛在月球著陸點分析等技術支持。今年初,藍色起源公司的“藍月亮”月球著陸器正式亮相,貝索斯表示,希望“藍月亮”能助力“重返月球”計劃,將貨物和宇航員送往月球表面。
但“藍月亮”剛一亮相,就遭到了競爭對手馬斯克的嘲弄。
馬斯克發佈了一張經過修改的“藍月亮”照片,並附言稱:“傑夫,別逗了”。
對於太空探索,已經成功打造出“獵鷹”重型火箭的馬斯克有著更大的野心與實力。
除了與美國宇航局簽下長期合同,為國際空間站定期運送補給外。2017年,馬斯克便提出了“殖民火星”計劃,稱將為人類前往火星提供安全經濟的交通方式。
SpaceX創始人兼CEO 馬斯克:
研發一套火星運輸系統
必須是讓人們能買得起票的
不能一張票賣上百億美元
這樣的話
無法在火星上
建造人類生存的基地
因此我們研發的火箭
必須可以重復利用
記者:你覺得什麼時候SpaceX可以把人送上火星?
我們大概將在12年內(2030年前)
實現首次將人送上火星
記者:你覺得那個人是你嗎?
如果我確定
在我死後Space X公司可以正常運轉
各項設備都可以正常運行
我可以是那個第一人
2018年,Space X開始打造將人類送往火星的星際飛船“星蟲”。
7月14號,為紀念登月50年的到來,Space X對全尺寸的“星蟲”星際飛船進行了測試,但卻發生起火。隨後馬斯克通過推特表示,只是一點過熱的小情況,星蟲非常結實,測試將於下週四繼續。
《經濟學家》雜誌撰文指出:“下一個50年,將開啟一個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
而圍繞太空的軍事爭奪也必將成為焦點。
阿波羅11號宇航員柯林斯曾在《未來50年太空軍事力量》一書中提到:“環地球太空,使地球延伸到8萬公里的高空。誰控制了環地球太空,誰就控制了地球。”
那麼,太空真的會成為人類的未來戰場嗎?
7月14號上午,一年一度的法國國慶日閱兵式上,除了常規的騎兵、飛機、裝甲車部隊,天上還飛來了一位手持步槍的“鋼鐵俠”。
這位“鋼鐵俠”是法國噴氣滑雪世界冠軍扎帕塔。
據法國國防部官員介紹,他腳踩的是一種由微型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動的飛行器。這種飛行器,將來可能會成為法國特種部隊的裝備。
特種部隊成飛俠,這很吸引眼球。
但更吸引眼球的是,就在前一天,7月13號,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法國將組建“太空軍”。
法國總統 馬克龍:
(國防部長帕利)
向我提出這套
新的太空軍事化原則
已獲得我的批准
將有助於確保我們保衛太空
並且在太空進行防禦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去年,法國國防部長帕利曾表示,在太空軍事化威脅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法國正尋求實現戰略空間自治。
法國總統 馬克龍:
為了落實這一計劃
確保發展並強化我們的太空能力
明年9月將在空軍中
成立一個太空司令部
法國空軍最終將變身為
“空軍與太空部隊”
按照計劃,太空指揮部將設在法國南部航天重鎮圖盧茲,雖然暫時隸屬空軍,但可調配使用法軍各軍兵種資源,還會把網絡安全、網絡間諜及駭客行為也納入其管轄範圍。
成立初期,指揮部將由200多名軍官組成,之後會吸收新的人員參與。
如此看來,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裏的景象真的離我們不遠了嗎?
《復仇者聯盟》片段:
有一個這樣的想法
召集一幫傑出不凡的人組隊
當我們需要他們時
他們可以參加戰鬥
據《金融時報》介紹,法國已經為未來5年包括發射監視衛星在內的太空軍事行動,留出了36億歐元的預算。
在法國《費加羅報》看來,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太空軍事競爭讓法國倍感壓力。
作為北約成員國,法國一向倚賴美國在北約框架下提供的共同安保服務。但近年來,美國在北約防務軍費等問題上頻頻向法德等歐洲國家發難,美歐在伊核協議、經貿摩擦等問題上也存在深刻分歧。法國逐漸認識到,只能依靠自身來保障太空安全。
法國國防部發佈數據顯示,目前在地球軌道上共有1500顆衛星,十年之內,衛星數量將升至7000顆。
這些衛星為人類生産生活提供服務,其中一些對國防安全和突發事件響應非常重要。一個國家的衛星如果遭到攻擊,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如今,人類可以把先進的勤務飛船送上天,修復和移動現有的衛星,但有些時候它們也可以變成武器,毀掉現有衛星,産生的垃圾碎片又會繼續威脅到其它衛星。
對此,《費加羅報》評論稱,太空軍事化和武器化已不可避免,組建太空指揮部,其當下的首要使命是保衛法國的衛星不受攻擊。
組建“太空軍”,法國還只是個追隨者。在此之前,美國的“太空軍”計劃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熱議。
2018年3月13號,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在演講中提及“太空軍”。
美國總統 特朗普 (2018年3月13日):
不久前 我説過(組建太空軍)
因為我們在太空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許我們需要一支新的部隊
我們稱之為太空軍
我當時並沒有太認真
後來我説 多棒的主意
也許我們應該這麼做
特朗普這一看似隨意的説法,讓很多人不以為然,還給深夜喜劇節目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不同脫口秀片段)
總統説他想創立一支
全新的軍隊
去外太空巡邏
他把這支部隊叫作
太空軍
太空軍
這聽上去就像是
我的奶奶談星球大戰
然而,三個月之後,2018年6月18號,特朗普表態説美國真的要組建一支“太空軍”。
美國總統 特朗普 (2018年6月18日):
國防部和五角大樓
立即啟動必要程式
建立一支太空軍
作為軍隊的第六個分支
在不少專業人士看來,這一提法並不新鮮且合情合理。
在美國家喻戶曉的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泰森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9月,美國《深夜秀》節目
主持人:
特朗普宣佈(組建)太空軍
人們把它當成笑話看
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喜歡太空探索
我感興趣的點在於
我們通過知識
在科技上征服太空
我們為何需要太空軍
而且我們不理解的原因是
你説你同意(這麼做)
尼爾·泰森:
僅僅因為出自特朗普之口
並不證明這是一件瘋狂的事
我只是這麼説
主持人:
這種解釋沒什麼用
主持人:尼爾 我們為何需要太空軍
尼爾·泰森:
我並沒有參與這件事
我能告訴你的是
很多人認為我們
以前並沒有太空軍
現在才有
而且在空軍的主持之下
叫美國太空指揮部
主持人:真的嗎
我們早已有太空軍了
火箭 衛星
太空軍把GPS定位衛星
送入地球軌道
主持人:所以 這不是美國宇航局做的
而是空軍做的
空軍做的
因為這是一個軍事計劃
2018年,泰森參與編寫了《戰爭附屬品:天體物理學和軍事之間心照不宣的聯盟》一書,探討科學和軍事力量之間的知識與財政關係。他認為,這兩者的重疊之處非常多,知識更是互通的。天體物理學和軍事統籌者關心的事情基本相同,不外乎多光譜探測、追蹤、成像、高地、核聚變和進入太空。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羅斯:
太空部隊可以幫助我們
指揮和控制全球的常規部隊
它為我們的常規部隊提供
情報 監控 再調度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 它允許我們
在潛在目標上放置
行進制導導彈
事實上,特朗普關於“太空軍”的提議也並不是他突發奇想的原創,這個建議早已被討論了20多年,他只是第一次將其告知公眾。
1957年,在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後,美蘇兩國的工程師就開始著手研製可以擊敗衛星的武器。
1959年,第一次反衛星試驗完成,一架美國B47轟炸機向一顆廢棄的美國衛星發射了一枚導彈,將衛星擊毀。
可以説,正是在謀求絕對軍事優勢的過程中,美國也逐漸成為太空科技的領軍者。
1985年,美國建立了空間司令部,負責監督和協調所有太空軍事事務。
冷戰結束後,美國國會開始討論是否應該組建一支獨立的太空部隊,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國家安全需求。
1999年,拉姆斯菲爾德委員會成立,負責專門研究這一問題,兩年後,該委員會向國會遞交了研究報告。
時任拉姆斯菲爾德委員會成員 富格勒將軍:
我們很成功
我認為在不遠的未來
我們或許會擁有一支太空部隊
但它和空軍的關係可能就像
海軍陸戰隊和海軍之間的關係
但之後不久,“911”事件發生。
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 古柏:
很諷刺的是
五角大樓在1985年至2002年間
就有一個太空指揮部
之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
我們變得無暇顧及我們的太空資産
2006年,美國國會又下令成立阿拉德委員會,研究如何組建國家太空安全部門。幾年之後,國會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越來越多。
2017年,國會就此舉行聽證會,空軍部長威爾遜表示,如果要在空軍內部組建這樣一支部隊,會使得空軍組織架構更複雜,開銷更大。最終,太空部隊的議案沒有通過參議院的審議。
但在第二年,2018年,這一想法意外得到了總統特朗普的支持。
美國總統 特朗普:
太空軍 太空軍
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 洛夫羅:
當然 我很驚訝
以前我從來沒有聽過
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提及太空軍
這對該話題的辯論
産生了有意思的影響
人們立即對這一話題産生興趣,這究竟是一支怎樣的部隊,他們的制服會是什麼樣的,是否還有自己的軍歌。
“安全世界”基金會 薩姆森:
我認為很多這個部隊的人
可能就像星艦上的士兵一樣
會有人從衛星上跳出去
我不知道他們怎麼展開工作
但是我覺得人們想的是
這是美國突然發生的巨大變化
我們突然要擁有國家太空安全能力了
今年4月,美國空軍部長威爾遜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作為一支獨立的部隊,美國太空軍計劃在2023年至2024年間組建完畢。
美國空軍部長 威爾遜(2018年10月):
我們努力想説明的真正問題
和總統要求我們關注的問題
是如何繼續保持
我們對太空的主導權
因為軍隊的每次任務
都依賴於此
還有紐交所的時標信號
你手機上的信息
它促進美國經濟發展
我們必須保持主導地位
美國空軍宣傳視頻:
我們必須看到世界的真面目
世界回到了一個大國競爭的時代
新的威脅正在形成
我們這一代必須作出回應
從這一刻起 我們就要做好準備
美國副總統 彭斯:
我們的對手已經把太空
轉變成一個戰爭爭奪領域
而美國不會在這場挑戰中退縮
一年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建立太空軍使世界越來越擔憂太空軍事化。如今“宇宙間的軍備競賽”正在成為現實。
——英國《獨立報》
2019年3月,印度成功試射一枚反衛星導彈。
4月,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由於美國執意將外太空用於軍事目的,俄方將被迫採取相同或是不對稱措施應對可能的威脅。
據路透社透露,北約正計劃將太空列為戰爭領域。
今年12月,北約成員國峰會將在倫敦舉行,屆時北約將宣佈:不僅可以在陸地、空中、海洋和網絡上發動戰爭,還能夠在太空發動戰爭。
50年前,人類首次登月,全世界都銘記了這個日子。
但另一個日子,同樣值得銘記。
早在阿波羅11號登月前一年,1968年8月,聯合國召開了第一次“探索與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會議”。去年,在維也納,聯合國舉行了外空大會50週年紀念活動,再次發出倡議:“在和平利用外空領域加強國際合作,以實現命運共同體願景,為全人類謀福利與利益”。
在太空競賽、軍事爭奪漸趨激烈的今天,這一倡議尤其值得人們銘記、重視。
相關新聞
- 2019-07-22美國紀念登月50週年
- 2019-04-03美航天局長稱2024年登月面臨技術挑戰
- 2019-04-19《國際銳評》:美國能否在5年內再現載人登月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