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成為南極治理主要參與者

中國正成為南極治理主要參與者

 

1月16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崑崙隊隊員來到海拔4093米的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在南極冰蓋之巔換上了一面嶄新的國旗。圖為隊員們在此處合影。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發表文章稱,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風生水起,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將進一步助力中國在南極科考領域後來居上。不排除在不久後的將來,中國南極科考站的數量,尤其是其品質,將會超過俄羅斯。顯然,中國南極科考的步伐並不會止步于“雪龍2”號。

 

法國媒體稱,目前,中國著手開展建立最新南極基地的工作。中國正在成為極地經濟大國,並且已經成為南極經濟開發的主要力量,開啟了中國南極開發新階段。中國將是少數幾個在南極洲地區擁有多個基地的國家之一

 

《紐約時報》稱,在《南極條約》的52個簽約國中,中國的南極行動“最迅速”。中國準備建設第5個科考站,已經接近美國6個科考站的數量。

 

日前,中國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的正式交付儀式在上海港隆重舉行。1993年,中國首艘“雪龍”號在烏克蘭建成。20多年來,它共完成了9次北極科考和22次南極科考。“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下水,進一步凸現了中國政府對南極地區的重視,也表明中國政府積極參與全球公域治理的決心。中國正力爭成為南極地區保護與合理利用的主要參與者。

 

1959年,來自美國、蘇聯、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阿根廷、日本、比利時、挪威和南非的12國代表簽署了《南極條約》。當時,中國並非締約國,先前也從未參與過極地開發。1983年,中國加入該條約。1984年11月,中國開始了在南極地區的首次科學考察活動。截至目前,中國在南極地區已建成了4座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總量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美俄,科研工作人員數目居第二位,排在美國之後。

 

中國南極科考成績斐然。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推動下,目前中國在南極已初步建立了一支門類齊全、體系完備的科研隊伍,組建了一批重點實驗室。30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當地科學考察,取得的成果世界有目共睹。中國在南極地區開發的話語權也隨之增加。中國致力於南極地區海洋環境調查與保護工作,積極促進國際合作,提升公眾對南極地區的認知。

 

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未被開發的潔凈大陸,佔地相當於全球陸地面積的10%,自然資源儲量蔚為可觀。南極是觀察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地區,同時也是地球上研究宇宙的最佳之地,具有巨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中國在南極地區的科考具有深遠的影響。這不僅能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南極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方面的作用,也有助於中國在極地科研和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等方面提出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此外,南極科考站還可以進行航天觀測,為中國的航天項目保駕護航。

 

未來,中國將與美、俄等國家一起推動各國在聯合國框架下加強在南極科考與研究的務實合作。在保護南極資源基礎上,合理利用南極資源。 

 

(錢盈盈採訪整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