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三問”的《開學第一課》,成了最閃亮的一堂課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

 

這是1935年民族存亡之際,張伯苓校長在南開大學的新學年“始業式”上發出的“愛國三問”。習近平總書記説,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

 

穿過戰火硝煙,趟過跋涉之路,朝著偉大復興砥礪奮鬥的新中國,迎來了自己的70週年華誕。愛國主義,當之無愧是今年“開學第一課”的最佳教育主題。

 

9月1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推出的特別節目《開學第一課》,在開學這天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舉辦了一場真摯、生動、感人的愛國主義公開課。

 

這已經是《開學第一課》第十二次和全國的電視觀眾見面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沒有演藝明星和人氣偶像,整期節目讓孩子們成為課堂的主角,他們在董卿和撒貝寧的帶領下,聽時代英雄講述,和國家記憶對話,向民族精神致敬。

 

“零明星”的這堂課,樸實之極,卻又熱血之至。它用心串聯共和國70年來的高光時刻,用情擦拭中華民族閃亮的坐標,用功講述盪氣迴腸的國旗故事。1個多小時的節目,倣如一本高濃縮版的“群星閃耀時”,呈現給觀眾們的,是五星紅旗所凝聚的那激蕩浩瀚的愛國情懷。

 

致敬“閃亮的名字”,這堂課把廣大家長都看到“淚目”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重要節點,《開學第一課》以五星紅旗為敘事主線,邀請95歲高齡的白公館脫險志士郭德賢、我國第一代登山運動員貢布、海口艦原副政治委員嚴冬、“嫦娥四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和澳門濠江中學校長尤端陽,各自講述他們與五星紅旗命運相連的動人記憶。

 

繡紅旗的故事,講述的是“信仰”和“希望”;攀登者的故事,見證的是“團結”和“拼搏”;打海盜的故事,彰顯的是“力量”和“擔當”;嫦娥人的故事,弘揚的是“創新”和“探索”;澳門濠江中學的上空和共和國一同升了70年的五星紅旗,傳遞的是“團圓”和“赤誠”。

 

70年來,無數和他們一樣的中國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奮鬥,讓五星紅旗在各地招展飄揚,告訴全世界“中國夢”可以登上多高、走向多遠。

 

節目播出之後,很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表示,明明是陪孩子看《開學第一課》,自己卻哭得稀裏嘩啦。尤其是看到白髮蒼蒼的郭德賢老人、貢布老人,還有澳門濠江中學老校長杜嵐女士的影像記憶時,他們感同身受于這個國家一路走來的辛酸與不易。年齡越長的觀眾,越是觸景生情,難以自已。

 

今天的00後、10後,生長在新中國有史以來生活最為富足、國力最為強大的時代,貧窮、戰火、落後、苦難……這些字眼對他們來説是陌生而遙遠的,或許,懵懂的他們並不能完全理解家長為何會感動到流淚,但作為未來的接班人,他們理應上好這堂關於“珍惜”和“傳承”的人生一課。

 

很多人説,流行文化發達、青春偶像盛行,是社會物質條件優渥的標誌。然而,“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不沾半點星光,卻閃亮到動人心魄——節目中的講述人用血肉之軀出生入死、艱苦跋涉,憑鋼鐵之志朝著星辰和大海一往無前,寫就的明明就是一部最燃的“時代大片”。

 

英雄從未遠去。之所以廣大觀眾會因為《開學第一課》淚流滿面,就是因為在這些質樸無華的人物和故事身上,濃縮著永不褪色的時代記憶,也體現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精神渴望,這些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也理應安放進孩子們成長的行囊。

 

樹立“主人翁意識”,接力捍衛五星紅旗的尊嚴與榮光

 

自2008年以來,《開學第一課》為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生命意識教育,和他們一起談夢想、談幸福、談美學、談家庭……它已經成為了面向全國少年兒童的重要教育載體之一。誰來講,講什麼,怎麼講,牽動著億萬觀眾的目光。

 

以往,節目為了吸引孩子的關注,會邀請受他們歡迎的正能量明星來進行互動和表演,某種程度上,明星成了觀眾和節目希望傳遞的思想內涵之間的“傳播介質”。但是,隨著《開學第一課》認知度越來越廣,影響力越來越大,它已經有了充分的自信和能量,用純粹的內容本身去講好故事、感染觀眾。

 

於是如大家所見,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不僅重點突出了為新中國做出貢獻的革命者和建設者,聚焦時代英雄和科研人士,還特別強化了孩子們的“主人翁意識”。

 

每位“主講人”講述完畢之後,都會鼓勵孩子們樹立遠大志向、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期待著他們將來接過先輩的旗幟,勇攀高峰、守衛深藍、遨遊太空,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增光添彩,捍衛五星紅旗的尊嚴和榮光。

 

同時,節目會邀請一組孩子通過展示才藝、挑戰,或是分享經歷、感受,進而達成和“國旗故事”的精神銜接和信念傳承。現場,來自不同民族、地區、年齡的孩子們,帶領大家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山高路遠》《七子之歌》《歌唱祖國》等曲目。他們用稚嫩嘹亮的嗓音,訴説和祖國母親之間無法割捨的血脈深情。

 

整期節目,有兩幕畫面因為充滿了接力的儀式感,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一幕是86歲的第一代登山運動員貢布老人,寫了一幅“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大字,送給代表中國第三代攀登者的北大登山隊。北大學子以此勉勵在場的弟弟妹妹,希望他們長大之後能夠領悟這句話沉甸甸的份量,並提議一起喊響這句口號,將之牢牢記在心裏。

 

另外一幕是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小學的學生代表,從護旗手手中接過一面去年9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過的五星紅旗。1997年,當時85歲的杜嵐老校長受國旗護衛隊的邀請,到北京觀看升旗儀式。如今,老校長已經辭世,孩子們將她心中無比神聖的曾在天安門升起過的國旗帶回澳門,要將愛國之情永遠傳承下去。

 

升國旗、奏國歌、國旗下講話……每逢9月1日,全中國的孩子們都要用一場莊嚴的儀式,向五星紅旗致以最為崇高的敬意,以此開啟新學年的序幕。

 

對於年幼的孩子們來説,“愛國”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自覺,但這兩個字的深邃與厚重,尚需要他們用更多的時光去理解。相信未來總有一個時刻,他們會因為五星紅旗不由自主淚光閃爍,明白今時今日他們的長輩為何對國旗愛得這般深沉、這般濃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