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濟南段開挖世界水下最大直徑盾構隧道

萬里黃河流入河南,開始形成地上懸河。在濟南濼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城區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是一條罕見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懸河。

 

9月20日,兩台超大直徑泥水準衡盾構機在這一懸河下,開始對濟南黃河隧道進行掘進。盾構機名為“黃河號”,總長166米,總重4000噸,裝機總功率8688千瓦,最大推力199504千牛。刀盤直徑相當於5層樓高,刀盤主驅動的核心是14個變頻電機,總功率4900千瓦。

 

濟南黃河隧道工程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隧道開挖直徑15.76米,全長4760米,為目前世界在建最大直徑的公軌合建盾構隧道。穿越水域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隧道最低點位於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壓力7.5巴。

 

長距離、大斷面穿越地上懸河,將成為人類開發利用黃河的又一壯舉。

 

如何設計這條從繁華都市穿越懸河的隧道?

 

針對大直徑盾構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懸河,以全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鐵建首席專家、鐵四院副總工程師肖明清為核心的鐵四院設計團隊,提出了雙道防淹門解決方案,以實現全方位有效封堵,保護城市安全。

 

為拓展城市空間,濟南黃河隧道設計為城市道路和軌道交通合建方案。怎麼解決工程面臨的公軌合建、斷面佈置緊湊難題?

 

鐵四院隧道專業高級工程師何應道説,為保證道路及地鐵的通行限界需要,鐵四院研發了高度可調節預製箱涵,較常規方案,可減小隧道內徑20釐米,節約直接工程費約1000萬元。

 

水下這麼深,公路和軌道合建,遇到突發事件,救援如何保障?

 

“濟南黃河隧道內設置了消火栓、水噴霧、滅火器、廣播、緊急電話、視頻監控、設備監控等完備的防災救援設施,通過中央計算機形成有機系統,如遇突發狀況,可實現上層道路6分鐘完成疏散,下層地鐵區間30分鐘完成疏散。”何應道説。

 

專家介紹,濟南黃河隧道施工將面臨開挖斷面大、掘進距離長、淺覆土、深基坑、高水壓、地質情況複雜多變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黃河隧道穿越地層主要為黏土和粉質黏土層,土質黏性高,易造成刀具磨損、刀齒崩斷、刀盤結泥餅,大量廢漿易堵塞吸口。”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歷朋林説,為攻克難關,項目團隊優化盾構機選型,與濟南城市建設集團聯合,打造了兩台超大直徑泥水準衡盾構機。

 

“針對粉質黏土地層,刀盤設計開口率46%,對刀盤開挖面加大沖刷力度。配置可伸縮主驅動、常壓換刀刀盤,增加了沖刷設施。”中鐵十四局項目盾構經理李海振説,盾構機相當於一台超級智慧機器人,集隧道開挖、襯砌一次成型,自動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對沉降控制標準高,安全、節能、環保。

 

這臺超級智慧機器人是怎麼挖隧道的?

 

“刀盤切削土體,經沖刷,落入盾構機開挖倉的底部,再經攪拌器以及泥水循環,泵送至地面泥水分離場進行沉澱或篩分處理。”李海振説,推進油缸每前進2米時,停止推進,進入拼裝模式,依次循環,環環相扣,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隧道。

 

濟南城市建設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濟南黃河隧道工程計劃于2021年完工通車,屆時將大大加強濟南北部新城與主城區聯繫,加速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