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公佈 中國大企業挺進世界一流

2019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公佈 中國大企業挺進世界一流

 

數據來源:中國企業聯合會 製圖:蔡華偉

 

日前,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第十八年發佈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及報告,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國家電網分列前三名,500強入圍門檻、資産規模、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數量等指標再創新紀錄。

 

“當前我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能否擁有一大批具有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和市場控制力的企業,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要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生産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境外風險防範能力和水準,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説。

 

交出亮眼成績單

 

營業收入千億級企業數量明顯增多,人均營業收入實現三連升,人均凈利潤實現兩連增

 

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是國民經濟基礎細胞,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過去一年,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以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與新舊動能轉換的挑戰,中國企業500強依然交出了亮眼成績單。

 

——中國大企業的“個子”更高了。

 

中國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保持較快增速,入圍門檻持續提高。2019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為79.1萬億元,約佔去年中國GDP的87.86%;500強資産總額為299.1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9.08%,增速提高2個百分點;入圍門檻為營業收入達到323.25億元,較上年提高了16.36億元。

 

中國企業500強中的千億級企業數量明顯增多。2019中國企業500強中營業收入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為194家,比上年增加22家,新增加企業數量再創新高。這194家千億級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62.11萬億元,佔全部500強的78.52%,佔比提高了2.85個百分點。其中,民營企業57家,比上年增加10家。

 

——中國大企業的“體質”更好了。

 

效率效益持續提升。2019中國企業500強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比上年500強增長20.7%、10.3%,其中製造業企業500強凈利潤增長19.44%,增速提高0.26個百分點,連續三年保持在19%以上。500強的凈資産利潤率為9.7%,比上年提升了0.2個百分點;人均營業收入235.47萬元,比上年500強增加12.47萬元,實現三連升;人均凈利潤10.51萬元,比上年500強提高0.47萬元,實現兩連增。

 

産業結構持續優化,向産業鏈中高端邁進。從進退榜企業行業結構看,大企業群體向産業鏈中高端持續邁進。2019中國企業500強中,製造業企業比上年500強減少了3家,但現代先進裝備製造企業不斷成長,電力電氣設備製造業、風能太陽能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通信設備製造業、半導體、積體電路及面板製造業各有1家企業新進榜單,推動中國企業500強這一大企業群體向製造業産業鏈的中高端躍升。從服務業500強來看,傳統貿易零售和交通運輸等企業佔比持續走低,互聯網、金融和供應鏈等現代服務業企業快速崛起,也表明服務業大企業內部結構持續完善。

 

——中國大企業的國際排名更靠前了。

 

中國大企業已有24家進入世界500強前100名;129家上榜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中,有84家排名上升,平均上升了31.9個名次。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世界500強新進企業最重要的培育搖籃。

 

“以500強為代表的中國大企業呈現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轉向高品質發展的勢頭更為明顯。”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表示,大企業取得這樣的成績,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我國大企業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充分發揮中流砥柱作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集中體現。

 

逆勢而上靠創新

 

發明專利申請數量連續9年持續增長,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數創歷史新高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很多行業的高增長紅利逐漸消退,但創新正給企業送去新紅利。”正如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張玉良所説,越來越多的大企業不再單純依靠風口“吹上天”,而是苦練內功,讓創新成為驅動企業持續成長的不竭動力。

 

——創新突出戰略引領,技術突破持續化。

 

大企業往往要參與國際競爭,需要制定戰略目標,打造系統性優勢,才能不畏大風大浪。

 

今年4月,張玉良到訪深圳華為總部時,發現那裏有一座漂亮的湖,裏面遊著黑天鵝。華為副董事長郭平介紹:“黑天鵝是花錢從國外引進的,就是為了警示大家,代表不確定性的‘黑天鵝’可能就在身邊,企業發展時刻不能掉以輕心。”

 

正是這種警醒,讓華為在成長戰略上專注執著,即使在困難時期或行業不景氣時,也苦練內功。每年高達14%以上的研發強度,成就了華為在核心領域關鍵技術上的突破。

 

這些年,包括華為在內的很多500強企業,更加重視創新實力的持續積累。2019中國企業500強中有426家企業提供了研發數據,研發投入大幅增長了21.71%;有396家企業提供了專利數據,共申報發明專利40.56萬件,比上年500強增長了17.4%,發明專利數量連續9年持續增長。

 

——創新堅持心無旁騖,主業發展高端化。

 

經濟進入新常態,大企業要實現營收持續增長,不能再單純依靠鋪攤子。告別“大而不強”,就得在主業上攻堅克難,鍛造“人無我有”的核心競爭力。

 

在山東重工集團董事長譚旭光看來,增強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要打造一支敢亮劍、能碰硬的“鋼鐵”團隊,還要心無旁騖攻主業,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掌握更大話語權。

 

“我們有地,但從沒想過炒房子賺錢;銷售收入穩定,也沒有動過搞金融的心思。”譚旭光説,山東重工旗下的濰柴,30多年來專注突破高速重型發動機及動力總成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我國重型商用車行業邁向高端。“2018年集團銷售收入的42%來自海外,收購的海外企業都具有核心技術,能補上我們的短板。”

 

不僅是濰柴,中國企業500強中不少大企業都在自己的主業上深耕細作,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數也創歷史新高。2019中國企業500強共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905項,比上年增加了350項。從行業看,電信服務、家用電器製造、黑色冶金、軌道交通設備及零部件製造企業分別參與制定了949項、127項、108項、103項國際標準,具有較強的國際話語權。

 

——創新不畏下行壓力,企業管理智慧化。

 

大企業易患“大企業病”,層級過多,人浮於事,堅持企業管理創新才能實現效率變革。尤其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練好內功,提高運行效率,才能更好“過冬”。

 

2014年,我國發電市場全面進入了降電價、降利用小時、低電量增長率、低負荷率的“雙降雙低”通道。面對下行壓力,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公司卻決定每年投入8000萬元全面推進智慧企業建設,深入推進管理變革。

 

如今再算賬:憑雲計算與大數據中心建設,就能節約成本費用逾1億元;依靠預報調控一體化平臺,每年可減少負荷調節工作量約3萬次,增收電費1.2億元;2017年,依靠電廠健康狀態預測預警模型,還提前4個月預警了龔嘴7號機固定導葉裂紋,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憑藉這些核心技術,公司連續安全生産超過5080天,這個投入划算!”總經理涂揚舉説。

 

百尺竿頭更爭先

 

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我國大企業引領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仍需改革創新

 

儘管成績突出,但挑戰依然不少。

 

“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我國大企業引領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在全球供應鏈主導權、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行業話語權、效益效率、自主知識産權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王忠禹分析,2019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平均跨國指數不足世界100大跨國公司的1/3。

 

中企聯發佈的《2019中國大企業發展趨勢問題與建議》顯示,全球頂尖精密儀器前25強基本上被國外企業壟斷,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技術基本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在高端機床、火箭、大飛機、發動機等尖端領域,雖然部分零件實現了國産,但生産零件的設備95%依賴進口。全球總共有約130種關鍵核心材料,其中32%我國不能生産,另有52%依賴進口。

 

“我國技術追趕的步伐越快,一些發達國家的焦慮與猜忌也就越嚴重。此外,如果我國目前掌握的核心技術、可以自給自足的關鍵材料不能持續在品質、水準上實現提升,或是取得迭代新突破,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也難以順利推進。”中國企業聯合會首席研究員繆榮説。

 

在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趙辰昕看來,“大企業作為領頭羊,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競爭力和創新水準。新時代呼喚更多優秀企業、呼喚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聚焦實業“不花心”。

 

“任何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沒有這個根基,我國經濟非但走不遠,而且難以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從中國500強榜單來看,大部分企業都是靠做實業發展起來的。企業還是要做強做精做優實業主業,將發展先進製造業作為關鍵抓手,不斷夯實産業基礎能力,增強産業韌性,提升産業鏈水準,打好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説。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搶抓機遇“不猶疑”。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掌握行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在技術上持續引領産業升級,在管理上有效提升運行效率。

 

“規模大不是企業價值,用戶資源才是價值。一味固守傳統思維,大企業就可能成為沉沒的泰坦尼克號。”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説,搶抓物聯網新機遇,海爾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全球首家引入用戶消費者參與體驗的COSMOplat(大規模定制平臺),不僅入選了全球首批“燈塔工廠”,在世界500強的排名也比上一年上升了51位。“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物聯網時代,誰擁有更多的終身用戶,誰才能抓住大變革中的機遇。”

 

大膽探索經風雨,勇於實踐不畏難,站在新起點,中國大企業百尺竿頭更爭先。王忠禹説:“大企業應深刻認識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以培育發展新動能為突破口,以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深度參與並重構全球價值鏈,不斷把我國大企業的發展品質和水準推上新的臺階。”(記者 陸婭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