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愛——福建省第二屆“最美教師”臺胞鄭若宜

據湄洲日報報道 在福建省教育廳、省總工會公佈的福建省第二屆“最美教師”名單裏,莆田學院教師鄭若宜榜上有名,這是莆田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

 

連日來,鄭若宜不斷收到同事、學生祝賀的信息。她説,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獲此殊榮,感到很意外,也很開心。在莆田教書育人,熏陶在溫暖的集體裏,她對兩岸一家親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家的關心、鼓勵讓她備受鼓舞。暑假期間,她在台灣收集大學教學資料,汲取台灣的教學理念,也向台灣的親友講述莆田故事,宣傳美麗莆田的人文風情。

 

2004年,莆田學院專升本不久,這所新興的大學“招兵買馬”充實師資力量。一個戴頭巾、提著行李箱的女士風塵僕僕從海峽對岸的台灣趕來了。她就是鄭若宜。

 

生長在台灣的鄭若宜畢業于台灣靜宜女子學院,後獲得新西蘭麻賽大學教育學專業碩士學位。她的父親是莆田人,1949年前,前往台灣求學,後來滯留台灣。他魂牽夢縈想回家鄉,但直到去世也未能實現。臨終前,她父親一再囑咐母親,一定要讓一個子女回鄉,為家鄉作點貢獻。身為家中長女,鄭若宜謹記父親遺願。當莆田的叔叔把莆田學院招聘教師的消息告知她時,她欣然前來求職,成為莆田學院外語系的一名老師,教授英美文化課程。

 

“我的父母都從事教育工作,從小耳濡目染,我也希望能當老師秉承家訓繼承父母的育人事業。莆田學院是所年輕的大學,因為年輕,充滿活力;因為年輕,敢於創新。”接受西方教育的鄭若宜如魚得水,她大膽創新,把歐美的教學經驗和方式運用於教學上。學生們説,鄭老師的課堂生動活潑,她注重能力培養,給予大家發揮的空間。她不會用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更看重學生的研究過程和綜合能力。

 

曾先後留學英國、新西蘭、美國的鄭若宜,竭力培養學生國際視野,把學習樂趣融入英語教學。比如通過看電影、做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生用英語交流,提供練好口語的機會。潛移默化中,學生學習外語的自信心提升了。

 

多年的教學生涯裏,她深深銘記父親對家鄉的眷念,以自己的言行努力實現父親的遺願,在實踐中更加堅定了為家鄉教育事業服務的信念。鄭若宜引導學生既要學習中華文化,也要放眼世界多元文化。她把土風舞傳播到校園,創立了全國高校唯一的土風舞社,目前,已吸收超5000名學生。

 

在莆田學院土風舞社學生林航看來,鄭若宜是學校土風舞社團的“母親”。她總是犧牲自己的課餘時間義務教授學生們跳土風舞,傾注了大量的心力。從學習土風舞中,大家體會到團隊合作的精神,感悟到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而陪伴學生學習,看著他們改變氣質和素養,成了鄭若宜最開心的事。土風舞社還連接起愛心的橋梁,義賣、義演,幫助學校多位困難學生渡過難關。

 

以舞為媒,開啟了大學生學習異國文化的窗口,讓學生學會欣賞各國文化、藝術,培養人文素養。土風舞社也因獨特的文化和影響力,被評為首屆福建省高校學生社團嘉年華活動“優秀社團”稱號。以卓越的教學業績及為閩臺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貢獻,鄭若宜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友誼獎”。

 

“教學事業成績突出,與師生結下深厚情誼,鄭若宜老師符合新時代優秀教師標準,是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莆田學院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曾偉介紹道,去年底,鄭若宜還作為特邀代表,當選為市婦聯第六屆執行委員,用自己的學識和閱歷為莆田市婦女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若蘭芳香,宜人自若。鄭若宜就像一株君子蘭,美麗優雅而又謙遜。她説,獲得省“最美教師”,是榮譽也是激勵。傳授知識和教書育人是她鍾愛的事業,她將繼續兢兢業業,傳播兩岸文化,搭建兩岸友誼的橋梁,以此告慰父親。(湄洲日報記者 黃淩燕)臺海網10月22日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