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台灣,不是嘴上説説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11-06 17:27:54 | 來源: 華廣網 |
11月4日,有人歡呼雀躍,有人心急如焚,有人讚賞有加,有人詆毀抹黑。
這一天,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
民進黨方面又是抹黑誣衊老套路
新聞一齣,島內立馬炸鍋,其中民進黨當局的反應尤為激烈。
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祭出抹黑大法,污衊大陸去年出臺“對臺31項措施”效果不彰,現在又推出“26條措施”擾論台灣人民視聽,都是想溫水煮青蛙,逼迫台灣接受“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臺當局“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污衊稱,此“26條措施”實際上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大陸意圖以此框架台灣,也損害台灣人民實質利益。宣稱31項也好、26項也罷,從過去的實證檢驗,其所宣稱的效益有限,並未為台灣人民帶來真正實益,只是成為分化台灣社會、擾亂台灣人心、干預台灣民主選舉進行的政治手段。
國民黨方面持樂觀態度
國民黨表示,只要是有助於提升人民福祉、企業權益,且不影響台灣安全的兩岸政策,相信社會各界都會表達歡迎。國民黨認為,唯有兩岸不斷累積善意,才是維繫兩岸和平發展的不二法門。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認為,大陸現在的做法就是“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對民間、企業提供優惠,但是對民進黨當局卻是更強硬的態度。
臺胞的眼睛是雪亮的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表示,“新的措施中最讓我們臺商期待的,首先是準入多元,其次是同等優先。”他感到“近年來的惠及臺胞政策,正在一步一個腳印,給臺商臺胞帶來更多福利。”
鵬鼎控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慶芳認為,“26條措施”出臺後,臺商有機會進入更多領域“大展拳腳”,可以與大陸企業在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共同走向國際市場。
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認為,“26條措施”的出臺讓兩岸企業攜手走出去“更有底氣,腰桿更硬”。他説,“兩岸企業應共享發展機遇,不僅要‘走出去’,更要抱團‘走出去’,合作才能制勝未來。”
江蘇華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庭育認為,“26條措施”的出臺“讓我們可以‘觸摸’到許多過去難以‘觸碰’的産業”,“讓我們有了更好平臺去對接大陸廠商,去做技術和市場的結合”。
公道自在人心
島內媒體發表文章如此評論民進黨當局的反應,認為“26條措施”踩到民進黨當局的痛腳,所以使其暴跳如雷。文章還指出民進黨的兩岸對抗政策如果再不發夾彎,下架民進黨終會成全民最大黨。
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表示,“26條惠臺措施,打中民進黨要害!”大陸再發佈惠臺26條,其中有4條與大陸臺師、臺生權益有關,包括申請公派留學資格等,是對臺師和臺生的“德政”,會非常有吸引力,恰好可以和韓國瑜的教育政策對接,相較之下更顯得民進黨當局“小鼻子小眼睛”。
曾幾何時,蔡英文及民進黨高喊“愛台灣”的口號,迷惑了不少島內民眾。三年多過去了,蔡當局的“偽善面紗”逐漸被撕破,而“26條措施”又進一步揭開了這一面紗,台灣媒體更以“跟藍綠比賽愛台灣 陸推對臺26條措施”為題進行報道。眾所週知,為了讓臺胞在大陸發展得更好、獲得更大利益,近年來大陸不斷創造機會、提供條件,分享發展機遇。然而,民進黨當局卻在不斷設置障礙,阻礙臺胞獲得利益福祉。不僅如此,民進黨當局還為了一己之私,大搞意識形態鬥爭,拖垮台灣經濟,撕裂台灣社會。
愛台灣,有人只是嘴上説説,也有人真心實意付諸行動,那麼到底誰才是真愛?公道自在人心,明眼人自有判斷。
相關新聞
- 2019-11-06惠臺26條有利臺商 商業大佬批看不懂民進黨操作
- 2019-11-06創業臺青:“26條措施”讓我們信心滿滿
- 2019-11-06蔡當局詆毀抹黑“26條措施”,暴露陰暗心理
- 2019-11-06“26條措施”裏的三個“心”,你讀懂了嗎?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