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訂標準 産業融合提速

兩岸共訂標準 産業融合提速

 

圖:在今年4月舉行的海峽兩岸電子信息産業對接交流會上,5G物聯網技術應用成為焦點 資料圖片

 

大陸近日出臺的“26條措施”第12條提出,“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共同促進兩岸標準互聯互通。”受訪台商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兩岸合作制訂技術標準,將成為打造共同市場的一個新路徑。同時,通過産業融合發展,將為企業高品質“走出去”提供契機。

 

台灣捷豹─廈門東亞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文浩向大公報表示,他們公司已經加入中國通用機械協會壓縮機分會,一視同仁地參與空壓機有關的行業標準制訂,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為企業高品質“走出去”提供了契機。“政策的出臺恰逢其時,通過産業融合發展,以産業鏈價值鏈為基礎,兩岸可以在技術標準打造、品牌建設等多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這為打造共同市場提供了又一現實路徑。”韓文浩如是表示。

 

新興産業同發展增競爭力

 

在陸臺商、昆山瑪翼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宜泰表示,新政特別有利於智慧製造、5G通訊,半導體製造等兩岸新興産業的發展。

 

他認為,當前臺企大多是出口型企業且主要以代工服務為主,若臺商企業在新興産業領域做好配合者的角色,兩岸企業競爭力將在融合中實現提升,進而攜手走向國際。

 

去年6月,福建平潭在大陸率先探索開展台灣地區職業資格與大陸地區同類職業資格的標準比對與採信工作。得益於等效認證,來自台灣台中的何佩珊獲得育嬰員(三級)職業資格認證,如今正忙於在平潭開設早教機構。

 

島內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向大公報表示,“26條措施”中的第12條是大陸對臺企的重視和尊重,也是兩岸企業深化融合的具體落實,是含金量很高,受益面很廣,而且有實質獲利的一條內容,受到臺企的大力肯定與支持。

 

邱毅指出,大陸有龐大的市場需求能量和較台灣更好的生産環境,台灣則在部分行業累積經驗與海外行銷通路,若能透過行業標準的共同制訂與修訂,將使兩岸企業融為一體,優勢互補,可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擴大行銷網絡,尤其在兩岸企業的協調上更加方便,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形成更大的競爭優勢。

 

回應臺商需求獲讚“及時雨”

 

邱毅認為,該條內容的可操作性、實用性、針對性都很高,也是臺企長期以來反映的政策需求,現在已然成為事實,並做為“26條措施”的重要內容,對臺企而言,自然是極大的鼓舞和振奮,怪不得許多臺企反映這是類似“及時雨”的條文。

 

在台灣政治大學經濟係林祖嘉教授看來,這是非常不錯的合作方式,他樂觀其成。現在大陸技術進步迅速,市場龐大,兩岸企業進行産業標準合作,對臺商而言可以創造更多機會。同時,該政策出臺後,台灣規模大的廠商有機會參與行業標準制訂,對其進入大陸市場大有幫助。大公報記者 蘇榕蓉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