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區域中心原型機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11-13 10:08:42 | 來源: 新華社 |
11月12日,上海天文臺安濤研究員在介紹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區域中心原型機。在中國科學技術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世界首臺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區域中心原型機。 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是由全球十多個國家計劃合資建造、世界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最新計劃2021年開建,我國是發起國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獲悉,在中國科學技術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世界首臺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區域中心原型機。
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是由全球十多個國家計劃合資建造、世界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最新計劃2021年開建,我國是發起國之一。
作為下一代擔當引領作用的射電天文觀測設施,SKA不僅承載孕育世界級科研成果的使命,還將産生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超大數據量。僅按照SKA全部規模10%來建造的第一階段,科學處理器所需要的計算能力,就相當於我國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的8倍、“神威·太湖之光”的3倍。如此龐大的數據需要深度分析和加工後才能被科學家使用,這些工作將由分佈于幾大洲的區域數據中心合作完成。
目前,上海天文臺正牽頭推進中國SKA區域中心原型系統建設。據課題負責人、上海天文臺安濤研究員介紹,在SKA區域中心大規模建設之前,原型機的研製和測試至關重要。成功研製的中國SKA區域中心原型機,整體設計充分考慮了各方面需求,整個系統採用“軟硬體協同設計”的思想,即根據應用程式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硬體和軟體組件,以實現在有限的功耗下的最佳性能。
為此,原型機在計算、存儲、網絡三大模組中均有創新突破。計算模組採用新型數據島架構,將整個數據中心分成若干個小區域、或多個子數據中心,既可以獨立執行數據處理任務,也可以根據需求靈活重組資源,滿足SKA多任務並行處理的要求。此外,中國SKA區域中心原型機還首次採用了國産ARM處理器,基準測試表明ARM伺服器整體性能優良。
安濤表示,中國SKA區域中心原型機將用於處理國內外SKA先導望遠鏡所産生的數據,支持全球用戶的SKA科學預研究,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天文》日前已在線發表相關研究論文。
11月12日,上海天文臺安濤研究員在介紹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相關新聞
- 2019-11-12“雪龍2”號首次進入南極地區
- 2019-11-04中國將向小行星探測發起挑戰
- 2019-11-04“玉兔二號”行走突破300米 嫦娥四號順利進入第十一月夜
- 2019-11-01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閉幕 展望一個更好的科學世界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