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五分鐘,拍照兩小時 “假裝健身”你中了幾條?

健身五分鐘,拍照兩小時 “假裝健身”你中了幾條?

 

健身五分鐘,拍照兩小時,能堅持去幾次健身房似乎並不重要。下載了數十個健身APP,制訂完腹部、大腿的減肥方案,它的使命也結束了。至於西藍花、雞胸肉、花椰菜的精彩擺盤加濾鏡,也不過是為了向朋友圈證明,我在努力減肥。以上行為,你中了幾條?

 

日前,“全國1億人在假裝健身”的話題登上熱搜。原來是媒體根據《2019年運動消費數據報告》和公開數據測算,得出了這個結論,並不在少數的人,買了運動裝備卻很少運動,辦了健身卡卻很少去健身,稱得上是“偽健身族”了。評論區裏,“偽健身族”終於不再掩飾,直抒胸臆:“自律給我自由,但躺著給我快樂”“對我來説,起床已經是鍛鍊了”。

 

雖然2019年中國人消費更謹慎了,但與健身相關的預算卻增加了。近日,全球諮詢公司麥肯錫發佈了《2020年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即使中國人的可支配收入增長在放緩,但健身消費支出正增加。

 

報告將“健康生活理念升溫”歸為消費增長的第三大趨勢,72%的城市消費者增加了健身相關的支出,其中運動鞋、運動服是消費支出增長最多的前十類商品。

 

身體健康焦慮、生活方式轉變,是更多中國人願意把錢花在健身上的原因之一。中國醫學界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2004年到2014年,中國的全身性肥胖率已經增長了2倍多,腹部肥胖的增長超過了50%。因為肥胖,中國人也正從面對傳染疾病,逐漸轉變為面對慢性病。

 

央視去年播出的相關紀錄片中,也記錄了3名分別因肥胖導致多囊卵巢綜合徵、心梗、妊娠期糖尿病的受訪者,肥胖也被描述為“萬病之源”。因此,在面對“不敢看體檢報告”“90後惜命指南”的引導下,更多人表現出了願為健身買單的意願。

 

但是光辦卡不健身似乎也在成為普遍現象,甚至催生出了“腦補式健身”的新名詞:“辦了健身卡,買了一堆運動裝備,每天躺著幻想自己揮汗如雨,身材變好的場景,但幾乎沒怎麼去過健身房的一種健身方式。”同時,也需要看到的風險是,健身房跑路的新聞近年來屢見不鮮。更有甚者通過銷售預付卡空手套白狼,如果賣得好就把店開起來,如果賣得不好,直接卷款跑路。有媒體報道,行業內甚至有人推銷一項“特殊業務”:教健身房經營者如何“規避”閉店帶來的法律責任,最終金蟬脫殼。2019年,健身服務的投訴已成消費類投訴的重災區。

 

此外,定義健康理念成了品牌新的殺手锏。比如,針對更多人看營養成分表,新上市主打“健康”的低卡飲料也能在一片紅海飲料市場中找到生存空間。而家用健身設備同樣大行其道。去年雙11期間,電商平臺發佈的運動消費顯示,跑步機銷量增長超155%,瑜伽墊購買量超5400萬,越來越多的人願為“健身”買單。

 

不過,也是基於這些銷售數據得出了4億運動愛好者中有1.24億的“偽健身族”的推算結論。例如,“偽健身族”家裏的閒置物品裏一定包括跑步機一類的産品。在討論“該不該買橢圓機”的問題下,就有不少人建議還是買跑步機,理由是“閒置的橢圓機上挂不了太多東西”。可見,有了“健身”的意願,更要理性消費,免得既沒有得到效果,還白白損失了金錢。

 

文/小麻 本版圖片源自品牌官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