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魚”年:“缸魚”年畫匠人的年味記憶與期待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01-15 15:35:49 | 來源: 新華社 |
王學勤在畫“缸魚”(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宋瑞 攝
過去,臨近年關時就是王學勤最忙的時候。他每天都要趕制一批“缸魚”,捎到集市上賣。這是他幾十年來養家糊口的營生。
“缸魚”,是天津楊柳青年畫的一種,而且是其中被稱為“活化石”的那種。
過去,家裏少有自來水,儲水用缸。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買一張“缸魚”年畫,貼在水缸旁的墻上。畫中的金鱗紅鯉映在水中,一舀水,便隨波遊弋,煞是好看。不僅如此,魚與余諧音,寓意吉祥,於是這就作為一種民俗傳承至今。
“藍綠的底子上,一條肥頭大尾的大紅鯉魚遊弋其中。綠葉粉蓮,襯托左右。四個大字‘連(蓮)年有餘(魚)’印在上邊。那股子喜慶勁兒,活潑氣兒,討人歡喜的傻頭傻腦的樣子,特別惹眼。”中國民協名譽主席馮驥才曾在文章《探訪缸魚》中將王學勤的“缸魚”描繪得栩栩如生。
今年85歲的王學勤説,如今家家使用的楊柳青年畫,在過去屬於精緻的“細活”,往往只能被送進宮廷或售賣給富人。“老百姓家貼的年畫,大多是‘粗活’。‘缸魚’就是‘粗活’的代表作,是咱老百姓的年畫。”
走進王學勤在天津西青區的家,一個黑乎乎的案臺上擺放著蘸子、刷子等各式工具,大小顏料上百種。一批黑色的木板“模具”壘在墻邊,有的已經歷了四輩人,上面的裂紋被用鐵絲“縫合”起來。
王學勤用長滿老繭的手拿刷子蘸墨汁,在木板上粉刷,再將宣紙拓在木板上,用專門工具抹勻,反復多次後,“缸魚”的輪廓躍然紙上。一條魚畫下來有十五道工序,來回上三道色。
“這一個荷葉就有四種顏色,從週邊到葉子紋路,顏色均不相同,層層遞進。”王學勤説。
十多歲時,王學勤就跟著父親以賣“缸魚”年畫為生。“過去,每到臘月二十七八,我就進天津城裏,走街串巷地吆喝‘賣年畫貼!畫帖!’一天下來能賺兩三塊錢,夠過年時美美地吃頓餃子。”王學勤説,那時候家家有口水缸,都要貼。
到後來,從臘月十五開始,他就每天騎自行車趕集,將辛苦一冬畫好的“缸魚”拿到天津一些地方的集市上叫賣。生意好的時候一年能賣5000多張。
直到如今,王學勤依舊在堅守著楊柳青年畫中最古老的“缸魚”年畫。2011年,他被評定為天津西青區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楊柳青木板年畫的代表性傳承人。去年,他又新刻了六塊板,還對“缸魚”的樣式進行了改進。
“鼎盛時期,楊柳青鎮南36村‘家家能點染,戶戶擅丹青’。現在老百姓生活條件好了,水缸換成了自來水,但這門手藝不能斷了。”他説。
王學勤説,如今願意學這門手藝的人並不多。不過他還有五六個徒弟,很是令他欣慰。現在,女兒繼承了這門技法,並且不斷嘗試增添新的藝術元素。
“我畫了一輩子‘缸魚’,現在生活變好了,不用缸了,但是這‘缸魚’不是為了缸而畫,是為了幸福而畫,我會一直畫下去。”王學勤説。
王學勤在拓印“缸魚”輪廓(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宋瑞 攝
相關新聞
- 2020-01-15年畫裏年味濃
- 2020-01-13河北武強:木版年畫節前産銷兩旺
- 2020-01-10認識年畫 從年畫中尋找年味兒
- 2018-02-22高密“三絕”非遺傳承人指尖上的年味
- 2018-01-15木版年畫的“別樣面孔”
新聞推薦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
- 活力2025:兩岸經濟交流繪新卷,融合發展踏新程2025-01-24
- 氛圍感拉滿 這些“年味兒”新體驗已是next level2025-01-24
- 記者手記:特朗普2.0——一段“顛簸”之旅開啟2025-01-24
- 亞冬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公佈 谷愛淩、徐夢桃等在列2025-01-24
- 達沃斯論壇與會人士看好中國經濟前景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