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光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0-04-15 15:56:06 | 來源: 人民網 |
一
從報名那一刻開始,佘沙就很忐忑,不知該如何跟父母説。
佘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沙河院區內科的一名護士。武漢首先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後,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第一時間派出5名醫護人員隨省隊出征,由於第一批選派的是重症監護室和呼吸科的護士,佘沙沒趕上。在工作群裏看到醫院第二批援鄂報名的通知,她立即請戰。
佘沙找到科室的趙永琴護士長,提出申請,著重講了3點理由:
第一,我年齡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恢復肯定會比年長的護士快。
第二,我沒有結婚也沒有談戀愛,家庭負擔小。
第三,身為汶川人,我得到過很多的社會幫助,如果我有機會去前線出一點力,我一定義無反顧。
晚飯時,父親聽佘沙説要報名去武漢,怔怔地看著女兒,沒有説話。母親理解女兒的選擇,轉身把女兒的飯碗盛得更滿實了些。
2020年2月2日,佘沙接到電話,通知她被選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並將作為他們醫院第二批唯一一名醫務人員出征武漢。佘沙既感到高興,又有一絲絲擔憂:這還是她人生第一次,一個人出遠門。
第一次,便是奔赴戰場,自己能行嗎?
四川航空3U8101航班劃破長空,準時起飛。執飛的“英雄機長”劉傳健在廣播中向乘機的“逆行英雄”致敬。但佘沙的內心深處,其實早就銘刻著一群逆行英雄的身影,那一抹抹軍綠,那一襲襲潔白。
2008年5月12日的經歷,佘沙永遠都不會忘記。
那一年她12歲,在汶川縣漩口鎮逸夫樓小學讀五年級。那個下午,他們在教學樓五樓上音樂課,老師的手指飛舞在電子琴上,突然,教室搖擺起來,琴聲戛然而止。他們幾十個孩子也隨著教室的搖擺翻滾在地,哭聲,叫喊聲,轟隆聲,垮塌聲……各種聲音交織著,伴隨著漫天塵土。
佘沙家所在的漩口鎮宇宮村離映秀鎮車程只有十幾分鐘,那一帶是震中位置,受災最嚴重。學校其他幾棟樓都垮塌了,只有上音樂課的那棟教學樓沒有倒,佘沙得以倖存。
那時候的佘沙年紀小,還沒有地震的概念。跑出來後,大家集中在操場上,她看到山坡上的房子成片成片倒塌,她跟著其他小朋友一起哭。
那個晚上,下了整夜的雨。倖存下來的家人聚在一起,臨時搭個棚子,遠遠守著那個已經被夷為平地的“家”……有直升機在村莊的上空盤旋,螺旋槳呼呼地響,隨同機器轟鳴聲而來的還有食物和水,以及“活下去”的希望。
很快,救援隊開進了他們的村莊,解放軍來了,醫生來了,志願者來了。
再後來,災後重建的隊伍也來了,滿目瘡痍的漩口鎮一天天恢復重建起來。
初中畢業那年,佘沙選擇了學醫,入讀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因為廢墟中那些白衣戰士的身影深深地鐫刻在她心裏。
“感覺救死扶傷的他們很神聖。那時我就在想,如果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就好了。”佘沙説,在汶川地震之後,感覺自己突然就長大了。
歲月悄然流逝,12年的光陰,改變了當年的災區,也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軌跡。
佘沙長大了,成為一名護士,一名如當年為拯救生命逆行而來的白衣戰士。她來到武漢抗疫前線,帶著她曾感受過的陽光和溫暖,去守護同樣需要幫助的人們。
二
佘沙是四川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年齡最小的隊員。這支隊伍都是精兵強將,全隊126人,其中醫護人員有122人,18名醫生、101名護士、3名技師,他們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腫瘤醫院、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等14家醫院的呼吸與重症醫學科、心內重症、綜合ICU等科室,都是經驗豐富的各個科室的業務尖子。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這支隊伍的戰場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而東院區3號樓5病區的8樓則是他們日夜奮戰的前沿陣地。2月2日晚,剛到駐地的醫療隊沒有做過多的休整,便立即投入緊張的戰前工作。他們接手的是重症病房,要和時間賽跑,跟病魔搶生命。
2月11日,佘沙進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前沿陣地與隊友並肩作戰,協助負責總務和醫院感染控制(院感)的工作。佘沙用“守門員”和“搬運工”兩個詞來形容她的兩項主要工作。院感是“守門員”,為大家把好這道安全門,守好這一關;總務則是“搬運工”,清查和補充所在科室每天的醫療物資。工作時間是兩班輪換,上午7點到下午1點,或者中午12點到下午6點。
在其他醫護人員沒有上班之前,院感護士需要先對整個環境進行消毒,所有醫護人員用的電腦以及要接觸到的地方都需要細心地擦拭消毒,每天兩次,不留死角。醫護人員的面屏和護目鏡是重復使用的,要對這些反復使用的物品進行浸泡,再交給其他專業人員拿去消毒。醫護人員的更衣室和脫防護服的地方也都貼了完整的操作流程,必須按照步驟一步一步來。她和同事們盯著每一位進入病區的醫務人員穿防護服,發現不合規就要馬上糾正,防止因防護不到位而發生感染。
“搬運工”則讓佘沙吃了不少苦頭。剛到醫院那段時間,人手少,病人多,科室醫療物資消耗非常大,每天都要去各處物資領取點領東西。醫護人員所需的防護服、手套、藥品這些還算輕便,患者要用的醫療器械就不好搬運了,比如呼吸機,只能一台一台地往回挪。為數不多的推車,進了污染區之後就不能再出來,所以物資都是靠人工搬運,肩扛手提。那幾天,佘沙的手累得都抬不起來。
到醫院工作後,佘沙認識了最讓她感激的人,因為這個人曾經救助過他們汶川的父老鄉親。
這個人叫葉曼,現在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腸胃外科護士長。
2008年,葉曼正是佘沙現在這個年紀,也是剛剛入職醫院的新護士。看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後,她主動報名成為一名志願者,堅守在一線,護理因汶川地震轉運而來的受傷患者。“沒想到我們以前幫助過的這群人,又回到了我們身邊。”葉曼感慨緣分的奇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葉曼一直奮戰在一線。尤其在戰鬥初期,患者激增,人手嚴重不夠,後來四川醫療隊來了,幫了大忙。
葉曼在朋友圈中寫道:跟四川隊共同抗疫兩周,工作流程,崗位職責,大的問題都基本解決,每天共同對患者進行救治,原本以為只是這樣的戰友關係。但看到佘沙、鄧小麗兩位汶川感恩者的表現,突然覺得除了戰友之外,還增加了惺惺相惜的緣分。
善良和感恩好比兩個原點,佘沙從受助者成為援助者,而今天這些受助者又將去援助其他人,循環往復,善良和感恩終將相遇。
三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在心懷感恩支援湖北的四川隊戰友中,除了佘沙,還有一位汶川女孩,她叫鄧小麗。
鄧小麗是一位羌族女孩,85後,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骨二科。看到醫院召集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通知,鄧小麗第一時間報了名。她説,她有重症護理經驗,希望能到一線來盡一份力。
汶川地震那年,鄧小麗在汶川縣威州中學讀高三,也是這場地震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高考填報志願的那段時間,如火如荼的救援工作在汶川各個角落鋪展,看著那些解放軍戰士和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鄧小麗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她選擇了瀘州醫學院,現在的西南醫科大學。鄧小麗講了一個現象,她高三的同班同學,將近一半的人選擇了學醫。她説,如果沒有那場地震,大家的選擇可能會更加多樣化。今天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她的同學們大都戰鬥在抗疫一線。
鄧小麗來武漢,她的丈夫陳一文最支持,還千方百計籌集防護服等醫療物資。2月9日,陳一文將所募集的650套防護服送到了四川省人民醫院。
剛剛進入病房那會兒,鄧小麗給自己測量了心率,110到120,比平時高了不少。數字不騙人,説明心裏非常緊張。
心理考驗是一關,穿著幾層防護服工作則是更難的一關。她平時連續工作12個小時都挺得住,但是穿上防護服之後,不一會兒就感到難受,胸悶、氣短、呼吸不暢、大汗淋漓,人都虛脫了。
護目鏡也是一道難關,模糊且不説,鄧小麗本就戴著近視眼鏡,再加上護目鏡和N95口罩壓著,鼻樑上第一天就被壓出了傷,幸好她把隱形眼鏡也帶了過來。
2月初,他們接管的這個病區有40多個重症病人,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除了治療,吃飯、上廁所等日常起居都要護士照顧。他們一個班組6人,其中1個執行醫囑,1個負責治療配藥,其餘4人管病人,從上班到下班,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工作中雖然辛苦,但是看到病人逐步好轉,陸續有一些病人出院,她由衷地感到高興。有一次,一位即將出院的老奶奶握住鄧小麗的手,用很大的力握著,看著她,也不説話,老人家眼淚就流了下來。鄧小麗當時也差點哭了,將雙手握上去,安慰那位老奶奶。
溫暖總是相連的,説到這裡,鄧小麗的手機響了。
視頻接通,稚嫩的聲音傳來,是她兩歲的女兒,在那頭不停地喊著:媽媽……媽媽……
看到媽媽戴著口罩,女兒説,媽媽是在給別的娃娃打針嗎?我是聽話的娃娃,媽媽好久沒回家了……
隔著手機螢幕,鄧小麗與女兒的眼神中,盪漾著溫暖的光,正像那一刻鄧小麗窗外洋溢的、武漢的陽光。
四
佘沙和鄧小麗屬於四川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在第八批援鄂醫療隊中,還有一位來自汶川的藏族女孩,她叫張琴,1996年11月出生。她的家鄉一碗水村距離佘沙家不遠,真正處於汶川地震的震中——映秀鎮。
跟佘沙同齡,地震那年,張琴也正讀小學。地震救援、災後重建的情景,在年幼的張琴心裏播下了感恩的種子。
12年過後,張琴也成為一名白衣執甲的戰士,有如當年逆行汶川的醫護人員一樣,在武漢疫情最吃緊的時候,前往武漢一線。
張琴是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士。2月13日,隨四川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支援武漢,進駐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他們成建制接管該院區九樓重症病區,60多張床位收治的全部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救治的患者中,有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一位獨居老人,一個人承受著病痛的折磨。老奶奶特別理解這些醫療隊員們的辛苦與感受,張琴每次為老人家做護理,她都會拉著張琴的手説:“姑娘,不要有心理負擔,你們沒有放棄我,我很感謝你們!”
“12年前,全國人民給了我們無限溫暖,現在該是我盡綿薄之力的時候了。希望能給武漢人民做點事,希望我們一個個小小的星火匯聚起來,可以照亮武漢的星空。”張琴的話語,道出了汶川地震災區人民的心聲。
“5·12”汶川地震,漢源縣是嚴重受災縣之一。在最艱難的時候,湖北省對口支援漢源縣的重建工作,第一時間調集人力、物力、財力千里馳援漢源。川鄂的情誼山高水長。2月9日,由漢源縣人民醫院內一科副護士長龍秋帶隊的“五朵金花”,加入雅安市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在漢陽方艙醫院日夜奮戰。“只要湖北人民需要我們,我們就上!”龍秋、何交、夏雅梅、陳麗娟、曹夢詩帶來了漢源人民的拳拳之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軍隊援鄂醫療隊來了,上海援鄂醫療隊來了,廣東援鄂醫療隊來了,新疆援鄂醫療隊來了,黑龍江援鄂醫療隊來了……各地的醫療隊迅速集結,從四面八方匯聚武漢,馳援湖北。他們與5900萬荊楚兒女並肩作戰,向新冠肺炎疫情發起一次又一次總攻。
2018年11月,因為採訪大學生西部志願者,我到過汶川,那是一座歷經劫難、浴火重生的新城,在那裏,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力量。
2020年3月,我來到武漢採訪,我感受著、聆聽著抗疫前線的聲聲號角,經歷著、陪伴著這座正在浴火的城市,堅信著、等待著這座城市鳳凰涅槃。
相關新聞
- 2020-04-13理解她們,我們才能真正與“逆行者”同行
- 2020-04-1339歲男護士湖北歸來,3歲女兒懵了:你是誰?這兩張照片看完,太心酸...
- 2020-04-13“95後”大學生郝鶯歌:退掉車票,她選擇直面病毒
- 2020-04-09十四億分之一的光:再微弱的光,也能照亮一處黑暗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