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組建千余支流動醫療隊上門診療 在家就醫,困難群眾享便利

如何解決獨居老人、行動不便患者的就醫難題?新疆組建流動醫療隊,採取“醫師+護師+醫保經辦人員”模式,深入社區、鄉鎮,為困難群眾上門服務。患者可先用藥後付費,還可以諮詢醫保政策;有救護車跟隨,如果遇到急需入院的患者,可以及時轉運;由專家帶隊,結合患者病情選配各科精兵強將,保證診療效果。

 

新疆烏魯木齊電池廠南院小區的金阿姨偏癱臥床20多年,照顧他的老伴兒骨折手術後還未恢復好,前不久又崴了腳,子女也不在身邊,這可愁壞了老兩口。“您不用往醫院跑啦,我們幫您聯繫流動醫療隊,上門給您看病!”社區工作人員一番話解決了老兩口的大難題。

 

在疫情防控中,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的患者就醫面臨一些現實難題。為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看病“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從今年3月起,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統籌,自治區衛健委、醫保局等單位聯合各級醫院成立流動醫療隊,深入社區(鄉鎮)開展上門服務。從4月6日起,新疆縣以上公立醫院每院保持1支流動醫療隊,長期為困難群體提供就醫服務。

 

據統計,截至5月10日,自治區39家大型三級綜合醫院和248家二級醫療機構採取“醫師+護師+醫保經辦人員”模式,共組建1338支流動醫療隊,累計上門服務困難群眾78.6萬人次。

 

先用藥後付費

 

還能諮詢政策

 

前不久,家住烏魯木齊市科學院小區的蔡貴明老人家裏來了一群穿白大褂的客人。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流動醫療隊的專家來家裏給他看病。老人今年99歲,身患多種慢性病,行動不便已經臥床很久了,“孩子們上班時只有保姆在照顧我,想去趟醫院太困難了。”五附院全科醫學科護士長楊榮給老人量了血壓、測了血糖等,主任醫師李霞根據病情給他調整了心臟病用藥方案,又跟保姆交代了在家做心肺康復運動的要點。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新華南路片區管委會三橋社區56號院89歲的王桂芬老人,也享受到了自治區人民醫院流動醫療隊的上門醫療服務。流動醫療隊還帶去了老人常用的降壓、擴血管等藥物,隨行的自治區醫療保障局事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石崴,將送達藥物的明細登記在“藥品給付確認表”上,由她和醫生、患者三方簽字後,向老人的女兒林英介紹説,“可以先用藥後付費,家屬可以隨時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刷醫保卡繳費。也可以把醫保卡交給醫生帶走,繳費完成後再送回來。”

 

自治區醫保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芮磊告訴記者,每個流動醫療隊上門診療時都會隨行一名醫保工作人員,負責醫保結算及醫保政策解讀。石崴記得有一位老人得知流動醫療隊第二天要到家裏給他診療,提前在一張紙上列了50個問題,除了與病情有關的之外全是諮詢醫保政策,“流動醫療隊服務的對象老人、殘疾人居多,這類人群了解政策的渠道相對較少。我們這樣入戶進行政策宣傳還是很有必要的。”

 

自治區衛健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莫良介紹,流動醫療隊上門服務按門診醫療服務對待,按照統籌地區門診保障政策結算。自付費用達到有關政策規定的困難群眾可以向醫保、民政、殘聯部門申請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服務。重點服務對象如需住院治療的,醫療機構應開通綠色通道,縮短就診、檢查、住院等待時間。對不會使用微信、網絡服務甚至不會呼叫120、使用電話預約的困難患者,醫療機構會登記註冊,由首診科室、主診科室提供主動的隨訪服務。

 

發現危重患者

 

及時轉運入院

 

4月初,烏魯木齊市一位九旬老人李奶奶血壓波動不穩,因老人體內植入了一枚支架以及心臟起搏器,家人對老人的病情有點擔憂。4月7日,接到社區報送的消息後,五附院流動醫療隊趕到,呼吸科醫生努孜古麗·努斯來提檢查後發現老人是矽肺患者,病情較重,建議儘快到醫院做進一步診療。經過和醫院溝通協商,預留床位後,醫療隊用救護車將老人送到了醫院。

 

按照規定,流動醫療隊入戶主要為疾病診斷清楚但沒有能力去醫療機構就診的患者提供救急、幫困醫療服務,應遵循安全、救急、必要的原則,選擇適宜居家開展的醫療(護理)服務項目開展工作。

 

“上門診療服務是有一定範圍的,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五附院副院長曹桂秋告訴記者,一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力所不能及的專科服務,二是適宜居家開展。“因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因為藥品不全、基層醫護人員水準有限等,可提供的診療行為相對單一,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測量檢查,但是在調整治療方案等方面就會受到限制;另外,在上門診療過程中發現的急危重症,受到醫療設備限制無法在家診療的,就得及時送到醫院就診。因為流動醫療隊有救護車跟隨,如果遇到急需入院的患者,可以及時幫家屬進行患者的轉運工作。”

 

目前,新疆各級醫療機構已全面恢復診療服務,大部分群眾出門就醫已不是難題,流動醫療隊的服務對象重點轉移到了行動不便、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確有困難的群眾。莫良告訴記者,衛健部門和各流動醫療隊將根據群眾熱線反映的就醫訴求、醫院長期隨訪的重病患者以及120急救中心聯合各社區了解掌握的轄區內失能、長期臥床的困難患者信息,上門診療。

 

專家帶隊上門

 

保障診療效果

 

“聞姐,一附院的專家來啦!”新疆醫科大學流動醫療隊到商運司社區進行上門診療時,社區第一書記馮燕玲走在前面敲開了患者家門,熱情招呼著。按照規定,所有流動醫療隊上門診療前都要在社區警務站進行報備,入戶時需社區工作人員陪同。

 

“這個規定主要是為了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規避化解風險。”莫良説,風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感染,二是人身傷害。針對可能的風險,衛健委要求流動醫療隊(護理專業團隊)入戶居家服務時加強醫療風險評估,“服務主體應加強組織與管理,明確服務項目及醫護人員資質。要做好服務對象登記,建立門診(入戶)病歷。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常規,做好個人防護,避免交叉感染,落實醫療廢棄物管理責任。各醫療機構還要完善派出管理制度,加強與社區的合作,對服務對象家庭及環境進行評估,並在社區警務站報備,確保醫務人員安全。”

 

五附院在流動醫療隊的成員構成上採取“高配”,“科主任、醫療組組長等專家帶隊,以經驗豐富的慢性病專業或全科醫生為主,並結合患者病情選配各科精兵強將,為的就是在診療過程中儘量減少失誤,在出現突發難題時有最大的把握做好診療。”曹桂秋説,據她了解,這也是目前各級醫院派出流動醫療隊時的通行做法,很多醫院的副院長、科主任都參與到了這項工作中。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對上門診療‘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居家做不了的診療項目一定要建議患者入院診療。另外,醫護人員要對藥品是否會産生過敏等副作用有個預判。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要如何操作,這些都要做好預案。”曹桂秋表示,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化解診療風險。(記者 李亞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