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台灣”意在“台獨正名”

“中華民國台灣”是個拼湊起來的奇怪名稱,意在推動“漸進式台獨”,閹割“中華民國”,使其進一步“台灣化”。熟悉民進黨歷史的人都知道,最早把“中華民國”和“台灣”這兩個概念連接起來的是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上世紀90年代後期,民進黨為奪取政權,消除島內各界對其“台獨”理念的疑慮,在1999年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宣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進黨就以這種遮遮掩掩的方式承認了“中華民國”。但是民進黨並沒有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中華民國”,而是試圖將“台灣”和“中華民國”相結合,讓“台獨”可以借殼上市。

 

2011年,代表民進黨參加領導人選舉的蔡英文則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論述進一步簡化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但是這個説法在民進黨內引起不少反對聲音。蔡英文敗選後,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討論,並在2014年提出“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這個“紀要”把“台灣前途決議文”中“固然”兩個字拿掉,變成了“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樣,蔡英文就可以更加理直氣壯地將“台灣”和“中華民國”劃等號了,黨內不敢再有人提出質疑。可以説“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是“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最終表達。“中華民國台灣”論調則是更進一步,企圖將前述的“台獨”論述“國號化”,將他們所稱的“這個國家”從時間和空間上直接限縮于1949年以來的台灣,從而割裂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連結。

 

這些年,民進黨不遺餘力地推動“漸進式台獨”,從夥同李登輝推動地區領導人直接選舉、凍結“台灣省”、修改“憲法”,到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修改教科書、護照添加“台灣”等,不一而足。民進黨的目的就是通過這些手段,逐漸把“中華民國”政治體制“台灣化”。但是無論怎麼“切香腸”,民進黨有兩個企圖始終未能得逞。一個是“正名”,一個是“制憲”。無論是“中華民國是台灣”,還是“台灣是中華民國”,民進黨都不敢直接修改“中華民國”這四個字。無論是推動“國安五法”修訂,還是制定“反滲透法”,民進黨都不敢直接切斷兩岸法理連結。

 

不敢做並不代表民進黨不想做。恰恰相反,越是做不到它越想做。2007年,民進黨提出了“正常國家決議文”,明目張膽地提出“正名”和“制憲”這兩大目標:第一,要把“國號”正名為“台灣”,並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第二,要儘速制定“新憲法”,明定台灣“國家”名稱與“領土”範圍,徹底擺脫“中華民國”體制。

 

“正常國家決議文”提出已經十多年了,民進黨始終沒有機會實現其設定的目標。但自去年以來,民進黨借香港“反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塑造”了台灣民眾的“反中仇中”情緒,借選舉打擊政治對手國民黨。所以它覺得“正名”和“制憲”的機會來了。

 

今年1月1日,民進黨當局領導人在“元旦致辭”中提出大陸要正視所謂“中華民國台灣”。幾天之後,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又將人們所熟悉的“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表述變成了“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台灣’”。新的説法清晰地顯示出,其開始推動“正名”,企圖將“國號”從“中華民國”改為“中華民國台灣”。4月1日,她又講到“中華民國台灣”是“現在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5月20日,她再度鼓吹“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在驚濤駭浪中走過來的國家”。

 

這個演變脈絡清晰地顯示出,所謂“中華民國台灣”,不僅是兩岸對抗形勢下的“台獨”新變種,更是“台獨”分子從“台灣前途決議文”邁向“正常國家決議文”、企圖推動“正名”的政治冒險。這才是“中華民國台灣”的危害所在。

 

沉渣泛起,必有惡浪。在民進黨當局領導人拋出“中華民國台灣”這個新名詞之後,“台獨大佬”辜寬敏推出“制憲公投”,並揚言要推動“制憲”成全民運動。隨後一些民進黨籍民意代表試圖推動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國家統一”的字眼去掉,雖然迫於各方壓力又主動撤案,但後續類似花招是否還會冒頭,不能掉以輕心。對於各股“台獨”勢力在“謀獨”道路上的瘋狂飆車,大陸都會嚴陣以待,保持警惕。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在此,我們有必要提醒民進黨當局和“台獨”分子,不要誤判形勢,不要試探大陸的底線,更不要低估14億中國人民對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我們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維護國家發展戰略機遇期,但是我們也絕不會為此而吞下“台獨”這顆苦果。(作者是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李秘)

標簽:反獨促統